這個冬天對臨江城的百姓來說並沒有那麼難過。
若是以前,一到冬天百姓就開始擔憂,冬天可不是那麼容易就渡過去的,他們不光要忍受嚴寒,還有無處不在的飢餓。
索性有了黃章,即便不是臨江城的民籍,也無需為自己的生存堪憂。
因為烏衣港的存在,物資之類的幾乎不用擔心,而抵達臨江城的百姓,即便是在這個冬天,也不愁工作,現在臨江城最缺的就是人手,工作的機會到處都是。
至於官府的錢之類的,黃章來錢的方式太多了,稅收反倒佔了很小一部分。
除了上次拍賣綠地的錢和官府開發土地賣出的錢之外,黃章還有一筆巨大的收入進賬。
記得之前,黃章在勘探臨江鎮周邊的地形時,在臨江鎮東北角發現一座光禿禿的礦山。
當時礙於沒有專業的人才,使得黃章的探礦事業被阻礙。
而現在,自打臨江城的名氣在整個肅南傳遍,各式各樣專業的人才也紛紛往臨江城這邊湧來。
這其中,就有專門探礦的人才。
有了人才,自然就該去探探礦脈。
而第一個探測的地方,就是東北角的礦山。
出乎意料的是,探礦的專家交給黃章一塊黑乎乎的石頭。
看到這石頭的第一眼,黃章就認出來了。
“煤!”
沒錯,這東西就是煤!
不過專家卻有自己的一番認識,“殿下,這是燃燒石,可以借火燃燒,除了冶鐵,作用不大,而臨江城缺少鐵器,並沒有殿下想的那般有用!”
聽到這專家的話,黃章直呼庸俗。
竟然說煤沒用!
當然,在這個時代,煤這種玩意並不是什麼稀有品,但一般來說只用做冶煉來用,而且用量也不大。
在他們看來毫無用處也著實正常。
但好巧不巧的是,黃章知道煤的用途,也知道為何燒煤沒有推廣開來的原因。
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煤的燃點很高,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燃起來的。
一來這個時代缺少鐵器,沒法用鐵來製造出煤爐。
煤一般用來輔助打鐵,因為鐵匠打鐵時有鼓風筒,能給爐裡吹風,最大化地提高煤的燃點,但普通人家也無法像鐵匠一樣用鍛造爐來使用煤。
自然而然的,煤這種天然礦石就沒了關注度。
不過黃章既然知道煤不受重用的原因,自然也知道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黃章在自家府邸用耐熱的紅磚做了一個壁爐。
當然,如果用這個壁爐燒煤,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用這個壁爐燒煤,怕是當天就得毒死。
除了製作壁爐之外,黃章還在壁爐底部造了一個打鐵樣式的鼓風筒,然後煙囪往屋後延伸而不是往房頂延伸,這樣一來,通風問題便解決了。
燒煤時只需要時不時拉一下鼓風筒就可以讓煤燒得更加旺盛。
“公子,這是你設計的?”胡藝兒看著房間裡的壁櫥,一臉錯愕道。
她還從來沒有見過這玩意,而且裡面燒得也不是木頭,是黃章派人剛開採出來的煤。
有了這個壁櫥之後,整個房間溫暖如春,和房間外的寒冷簡直天差地別。
“我準備把這個壁爐推廣開來,你覺得如何?”
胡藝兒看著壁爐,驚喜地說道:“公子,你簡直是天才!如果把這個壁爐給學校的孩子們配上,他們冬天就不會感覺到寒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