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少時曾見聞天下諸多臨觀之關,能比肩滕王閣雖不多,但並非沒有。」
滕王與眾人恭送走聖人後,忽而感慨起來。
緊接著,他臉色變得極為興奮與激動,大聲說道:「今日得星雲小友作此文章,壯哉滕王閣,足以稱之第一了!」
其他人也都十分認同的點了點頭。
文院的院君細細品味著那千古文章的風韻,緊接著說道:「此文章神俊無前,六代體裁,幾於一變。即「畫棟」「珠簾」四韻!文曲星九動的華麗文章,可問鼎儒家古來第一駢文。」
「滕王閣文章通篇非凡。謂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鬥」,「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辭藻之華麗,讓人讀之洗滌靈魂!」
白鹿洞書院的院長,也震撼的無以復加,眼神閃爍著精光神芒,他大力稱讚道:「此文中富有力量,而於洪波洶湧中,隨結隨卻,尤為超特。前半曲描婉寫,璧綴珠聯,奇麗極矣。後半獨能別開生路,以悠揚懷抱,寫出磊落事情,撫今思古,吊往追來。蓋前半以景勝,後半以情勝。非情無以顯景,非景無以寓情。而前半寫景,景中有情;後半寫情。情中有景。」
那上百儒家天驕們,在此篇文章面前,已然喪失了提筆的勇氣。
他們看著那儒家少年,年紀輕輕卻像是歷經千難萬險,腹中有家國,藏著天下。
「虧我之前還覺得他想假借奇珍宣紙的空餘時間在作腹稿,是我小區了他。此等絕世的千古文章,哪怕是天才窮盡一生,也不一定能作出。」
「此非天才靈光一閃不可得,是真正的妙手!」
「經過方才聖人講解,我再次細讀其中文意,有些感悟。」
「我也是,起初覺得此文引子是以豫章古城的名勝作為恭維篇章,卻不曾想從天引起地,又從地引起人,再從人分出賓主。」
「復把盛衰不常之理,以感慨發作餘波,並系以詩,寓弔古之意!」
「......」
最終,是以滕王走到李星雲的跟前,帶著敬意問道:「李公子,此文作何名?」
李星雲自是知曉他的心思,一篇千古文章可流傳萬世,經久不衰。
裡面的一點一滴都能在萬載歲月中廣為流傳,誰不想沾上一點光?
李星雲也不想更改此千古文章的本名,開口回應道:「既是滕王閣中所作,便稱之為【滕王閣序】吧。謹以此序答謝滕王相邀。」
言罷,滕王高興的像個兩百斤的孩子。
他容光煥發,大聲笑道:「好一個【滕王閣序】,好一個儒家妖孽!本王這滕王閣連甍市廛,尚算不得世間第一閣!」
「但今晚小友一序,膾炙今古,足以讓這滕王閣蓬蓽生輝,本王敢叫它天下第一閣,誰敢不服?!」
儒家文字的影響力在於此中之道,一篇好的詩詞文章,足以讓人、事、物變得廣為流傳。
「李星雲,這大夏有你,才算是真正的儒家強盛!」滕王更是不吝極盡的讚美,誇讚著李星雲,眼中的欣賞與殷切流於眼中。
「本王今日以酒相敬,當著大家的面與你說上一句,此後若是有用得著本王的地方,小友一句話,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面對那流芳百世的名,滕王此刻豁出去了,連生死都不顧及,願與李星雲達成莫逆之交。
但沒有一個人覺得是李星雲佔了滕王便宜。
中秋當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