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自隱,一時間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這可是一篇引起文曲星九動的千古文章。
那結尾的詩中還隱去一字,若是在座誰人可以猜測出來,也算是沾光,天賦不凡。
「難不成是「誰」字?檻外長江水自流?水無形,也恰好貼合文字自隱的效果。」有人提出一字。
但卻被人打斷,說:「我覺得不是,水雖無形,但落在詩句中,水自流太過普通。」
「我覺得是「船」字。檻外長江船自流!」
「不妥,船行有體,如何自隱?」
「那「川」字?川流不息,此文章通篇而下,文字優美,創造的文辭更是數不勝數,以成語之意作結尾,倒也符合通篇之境。」
「仍舊不妥。」
滕王閣中,正當眾人猜測之際,那最後的四句詩也被道音鳴唱出來。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z.br>
空!
空字顯化於月緞之上,千古第一駢文成型!
世人才恍然大悟,知曉此文章中的結尾詩,竟還藏著一個點睛的文字!
簌簌~~~
異象盡皆收斂於月緞之中,聖人虛影也隨之降臨。
哪怕是作為主持文會的東道主滕王,也都上前恭請聖人。
「恭迎聖人!」眾人齊齊敬拜。
而李星雲此刻也從穩固的境界中醒轉過來。
他看到熟人降臨,起身恭請道:「弟子李星雲拜見言聖。」
「何時歸來?」言聖見面第一句,沒有問及文章詩篇,而是探聽迴歸之日。
「正有回京師之意。」李星雲如實說道。
聞言,聖人才長吐出一口氣,說:「你天姿萬古無雙,哪怕是儒家聖賢也難有可出其左右之輩。又在邊境中展露鋒芒,註定會成為異族眼中釘。你身處外界,哪怕是我也無法護及你,早些回去為好。」
「弟子明白。」李星雲點了點頭,心中並未有任何不敬。
他知道大秦儒家大劫發生,諸位聖人並非不想插手,而是無法騰出手來。
人族強者本就不如異族,若是再內耗而戰,則置天下於苦難之中,那才是真正的生靈塗炭之時。
見到李星雲懂得其中道理,言聖這才面帶微笑說道:「此篇文章,千古第一文。」
都說文無第一,可現在,「千古第一文」這種評價從一尊儒家聖賢口中說出,已是聖人給出最高的評價了。
緊接著,言聖開始為廣大讀書人開始講解其中意境與感悟。
「此文章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有吞吐永珍的氣魄。文章渾然天成,恰似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其中篇章名句迭出,內藏無窮偉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中神通,暗合天地永珍...」
「典故中所存,可呼喚古之英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皆存雄渾大勢.....」
所謂驚聖,便有此作用。
聖人虛身降臨,可講解其中的立意,為眾多讀書人解惑。
李星雲身為原作者,自是不用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