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皇的餃子。
從初一,一直吃到了十五。
就連宮人們,都好奇遼王送來的餃子有多麼的好吃。
甚至連大臣們,這個年都開始學慶皇,全家吃餃子。
吃餃子。
這本是北方過年的習俗。
大多唯有過年時,百姓們才能閒暇下來,肯花錢買點肉,包一頓好吃的餃子。平常時間。
大慶百姓是沒有時間,去吃餃子的。
而有時間的,又沒錢。
又有時間、又有錢的,倒也不稀罕吃餃子了。
什麼山珍海味吃不到?
可今年。
遼王開了這個頭,大慶上下都開始流行過年吃餃子。
甚至連朝堂上,都開始問今年你家餃子吃什麼餡的。
至於是就著醬油蒜泥吃,還是就著芝麻醬,亦或者是光吃餃子,就分出了好幾個派系。
更離譜的。
是晉地那邊來的官員,堅定的認為,餃子應該咬開一個小口,然後往裡面倒上滿滿的醋!
然後一口吃下去。
那味道才叫一個正宗!
晉地的人,恐怕這輩子都跟醋過不去了。
出了十五,大慶一如既往的繁忙起來。
特別京都的氣候,已經沒有那麼冷了。
慶人多是看天氣吃飯。
太冷了,大多在家裡待著。
或者南方人去外面享受下溫暖的太陽。
倒是淮右之地,倒是富裕了起來,也講究了起來,從以往的靠曬太陽,到流行起了烤火桶。
就是弄個木桶,裡面放上一盆燃燒的木炭,人坐在火桶裡。
這樣整個人就能暖和很久很久。
但凡富貴點的,全家人各有各的火桶。
可是慶皇,依舊偏愛鐵爐子。
“老六寫信說,要跟咱搞一套地暖,咱覺得那東西耗費了太多的銅,浪費錢,還是這鐵爐子好。”
“就是宮裡不用煤炭,用的全是專用的木炭。”
慶皇坐在爐子邊上,看著熱水壺裡冒著熱茶。
天知道這座莊嚴肅穆的大殿裡,多了這麼個鐵爐子,不知道愁死了多少工部的大匠!
甚至工部人覺得有必要定製個鐵爐子。
陛下專屬,上面要有足夠的銘文,這樣才能彰顯出皇家的尊嚴。
可慶皇依舊堅定的認為。
這個圓滾滾的小爐子,就是最好的。
以至於莊嚴肅穆的皇宮內,全都是金絲楠木建成的大殿,那價格昂貴至極的金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