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三月中旬,伴隨春耕開始,河隴大地遍佈百姓,每家每戶皆唱著樂府民歌,辛勤勞作。
狄道城外,數以萬計的百姓驅使畜力,使用著不斷改進的河西犁,輕輕鬆鬆的開墾耕地。
狄道畢竟是隴右都護府治所所在,加上不少官員因為政務遷居此處,所以城外有著不少莊子和別墅、山墅。
例如鳳凰山的半山腰便修建有大大小小十餘座山墅,大者數畝,小者畝許。
李驥的山墅修在山腰,並且將山墅面前的樹林砍伐,觀景時毫無遮擋,可以將臨州大地盡收眼底。
本該是家僕休息的後罩房被李驥派人修高五層為樓,使得景觀更上一層樓。
觀景樓內,李驥與馬成、尚鐸羅等人坐在第五層樓,落地的長窗被推開,使得所有景色盡收眼底。
婢女端著糕點上來,皆是西川匠人所帶來的新技藝,各類花糕及年份十足的黃酒擺在桌上。
李驥坐在主位,親自動手用茶爐煮酒。
灼烤三分後,酒香漸漸瀰漫,引得馬成與尚鐸羅微微頷首。
此時樓梯處響起了腳步聲,崔恕的身影出現在了樓梯口。
“崔參軍請坐。”
李驥伸手示意,崔恕便坐在了一處位置上。
眾人沒有說話,等了許久之後,隨著樓梯處再次響起腳步聲,這次來人卻是曹茂。
“懷民來了,坐下吧。”
見到曹茂到來,李驥臉上笑容綻放,而曹茂則是沉默著走到他身旁坐下。
“阿兄喚我來何事?”
幾日前,曹茂還在渭州與自家節帥應付楊知溫等人。
若非他需要前往蘭州,刺探朔方軍軍情,煽動胡人騷亂,他也不會經過臨州,接到李驥的請帖。
曹茂本不想來,但為了探明李驥的想法,他還是選擇來了。
“懷民,我們跟隨節帥從肅州到現在,先後十三年了,對吧?”
李驥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娓娓道來:“前面六七年,我們戰吐蕃,破論恐熱,收復甘涼隴右等失地。”
“後來節帥說隴右殘破,需要休養生息,我也覺得很有道理,畢竟當時河西與隴右加起來都不到五十萬人。”
“往後數年,即便朝廷挑釁,節帥也是勸我們以大局為重,一忍再忍。”
“如今是鹹通五年,都護府治下有民九十餘萬,兵馬五萬餘眾。”
“有些事情,我早就想與你們說了……”
李驥用粗布將黃酒端下,隨後不緊不慢為幾人斟酒。
待到黃酒倒入杯中,他才繼續說道:“當初王守文和吳煨作亂時,我便有了想法。”
“以王守文、吳煨之才,還比不上我手下劉英諺、王思奉等人,可是卻憑著三千精騎縱橫關內與河東。”
“我軍五萬之眾,若是齊心協力,何愁不能輔佐節帥成就大業!”
李驥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引得馬成、尚鐸羅、崔恕三人頷首。
“阿兄,節帥說過,如今時機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