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就奇怪了。
魏軍這次突然進犯,聲勢浩大,一下子連克左馮翊七縣,兵鋒直指長安,整個左馮翊都已經被調動了起來.怎麼就突然停止了進攻呢?!
總不能是曹真怕了張溪,生怕張溪抄他後路,所以穩紮穩打吧?!
這就是開玩笑了,張溪要抄後路,就必須從右扶風出兵,繞道進攻華陰,這樣才有可能切斷曹真的後路。
但這麼做,先不說能不能瞞過已經出了武關道的郭淮的眼睛,就說華陰.華陰縣往東不到四十里就是潼關,張溪如果真的領兵出現在哪裡,到底是誰包圍誰?!
那不是自己主動的往曹魏的優勢地區裡鑽麼。
張溪自覺自己再蠢,也不會幹出這種事情來。
因此,這種可能,也被張溪排除了。
在跟魏延商量了很久,繼續排除了一些明顯不可能的選項後,張溪得出一個結論——曹魏糧草補給出了嚴重的問題。
這是目前局勢下,張溪能得出的,最有可能解釋為什麼魏軍停滯不前的結論了。
只有曹真率領的魏軍在後勤糧草上出現了嚴重的不足,才會導致曹真前期進攻極為迅速,但後期卻不敢繼續往前.曹真必須等到補給到位後,才有底氣發動第二輪攻勢。
畢竟,潼關以西四十餘里,張溪都劃作了緩衝區,這個區域內的百姓是少之又少,土地基本無人耕種,曹真無法就地獲得糧草補充,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至於在攻破華陰和臨晉這兩個比較大的縣城後,曹真才能獲取一定的給養,但這些給養要供應給五萬人,也確實有些杯水車薪。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曹真在進入臨晉縣後,躊躇不前了臨晉縣距離潼關大概有百餘里路,正好夠一次出征行軍的糧草補給極限,如果不在臨晉休整等待第二批給養,那曹魏確實可能面臨無糧可用的境地。
一想到這裡,魏延立刻建議,由他親率一萬人,前突至大荔縣,嘗試攻打曹魏的前軍先鋒。
如果能打下來,那就說明曹魏確實缺乏給養,張溪可以立刻率領後軍跟上,匯合魏延,一舉擊破臨晉魏軍,甚至反攻潼關。
如果打不下來那不用問,肯定是曹魏還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後招,那魏延也會見機而退,退回重泉固守。
不管如何,該試還是得試一下的。
有一說一,魏延已經比以往要謹慎的多了,他至少做好了可能是魏軍陷阱的打算,只是要求去嘗試進攻一下。
但,張溪還是拒絕了魏延的建議。
一個是出於謹慎考慮。
自己一共就只有三萬人不到的軍隊,固守有餘,進取不足,再擅自分兵,如果有什麼差錯,劣勢會更加明顯,不利於接下來的堅守。
另一個.如果曹魏不是因為補給問題停止不前的話,那魏延這次主動進攻大荔,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陷阱。
張溪也怕魏延到時候出個什麼意外,回不來可怎麼辦。
畢竟,魏延如今可是北伐重要的一把尖刀,也是大漢的鎮西將軍,軍中威望如今僅次於關羽,張飛,趙雲和張溪之下,軍中前五的名將,不容有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