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戰事,對魏軍來說,是越來越不利了。
司馬懿不知道自己能守到什麼時候去,當然,司馬懿也不會有跟洛陽城共存亡的決心.這個老狐狸,可是最惜命的人,他可沒有為了大魏而付出一切的決心。
因此,其實司馬懿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在哪裡了。
現在還能堅持,司馬懿當然還是會繼續選擇堅守的,但如果堅守不住的話.司馬懿其實也考慮過,是不是帶兵從東門突圍,退守虎牢關,以觀局勢發展。
有虎牢關在手,再加上曹真大將軍的大批援軍到來的話,縱然一時失守洛陽,也未必沒有奪回來的機會。
至於兩個兒子,司馬懿也替他們想好了退路.聯絡河東世家,準備船隻,從孟津渡撤過黃河,駐守河內郡,防止蜀賊就地過河。
河東,河內兩郡還在自己手裡的話,也不算完全丟失河洛之地,將來到了天子面前,縱然要被問責,但至少不至於丟命。
這,就是司馬懿給自己謀劃的後路。
但,現在暫時還用不上,畢竟,還能繼續堅守。
當然,這時候的司馬懿,還是有那麼一絲奢望的,奢望在自己守不住洛陽之前,蜀賊方面先承受不住後路的損失,撤軍救荊州.這樣守住洛陽雖然丟人了一點,但終究是守住了。
可.東吳方面,真就一點都不給力啊。
當初你們在淮南摁著曹休痛揍的能耐都哪兒去了,面對一個空虛的荊州,居然打了這麼久還沒打下來?!
吳狗果然無能司馬懿心裡如此的吐槽著。
而此時,被司馬懿狠狠吐槽的東吳軍們,依然在荊州舉步維艱。
張承已經在漢津渡的水戰中,被文聘抓住指揮破綻一舉擊敗,奪回了漢津口,張承率領剩下的東吳水軍退守夏口。
而文聘,也不敢讓自家水軍士卒棄船登陸,全力救援江陵。
原因無他,張承雖敗,但東吳江夏水軍主力沒有多少損失,如今他率軍退守陸口,一旦文聘下令水軍棄船登陸,張承完全可以再率軍殺回來。
到了那個時候,上了岸的襄陽水軍,可就無法在水上再跟東吳水軍一較高下了。
文聘沒辦法,他又不能直接領兵南下去進攻夏口,那裡是東吳水軍大本營,這麼貿然的殺過去,非常的冒險。
因此,文聘只能選擇在漢津渡建立水寨,威脅江夏其他各縣,牽制住張承的水軍主力。
而南線戰事依然膠著,水軍方面,朱然在一步一步的逐漸清理烏龜陣外圍的江陵水軍走軻,想用這種水磨功夫的辦法,解決江陵水軍。
但這還需要時間。
呂岱依然在零陽跟石苞僵持不下,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零陽城。
而最有希望的孫盛,率領三萬東吳陸軍,倒是抵達了郢縣.但這一路行軍走的,那叫一個龜速。
道路太過泥濘不堪,實在不好走,也不好運輸兵糧軍械。
而等孫盛好不容易抵達郢縣外圍的時候,郢縣守將州泰已經得到了王基調撥過來的五千援軍,如今整個郢縣,有八千守軍。
其實吧,一開始的時候,王基是真沒想在郢縣徹底擋住東吳軍的進犯的。
雖然對於東吳軍的進犯,張溪和王基都有所準備,但主要的作戰思路,還是主動收攏兵力,一步一步的放東吳軍進入江陵郡,最後在江陵城,依靠堅固的江陵城防,打一場防守戰。
所以,郢縣方向,雖然安排了州泰去駐守,但一開始的作戰目的,是讓州泰能撐多久撐多久,實在撐不住就撤回江陵.純粹只是拖延時間用的。
但現在,隨著荊襄大地淅淅瀝瀝的小雨,察覺到天時對自己有利的王基,立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咬牙從江陵調了五千士卒去支援郢縣。
在郢縣打一場阻擊戰,總比在江陵打守城戰來的好江陵畢竟是郡治中心,城外也是整個江陵郡規模最大的可耕種土地聚集區,在這裡打仗,對賦稅收入很不利的。
而王基也沒有想到的是,除了天時配合自己外,對手居然也這麼配合自己領兵進攻郢縣的人,不再是名將周瑜,周瑜因病回建業休養去了,現在的領兵大將換成了孫盛。
這下壓力就小的多了。
要是周瑜領兵,王基還得擔心,以周瑜的能力,州泰不一定能守得住郢縣.但換成這個孫盛,那王基就真的不擔心了。
而孫盛,還真的是不負王基所託.費勁巴拉的領軍抵達了郢縣後,只發動了一次攻城後,孫盛就在郢縣城外三十里處,安營紮寨,不動彈了。
不是孫盛不想打啊,而是不能打了。
從華容縣停兵不進,到現在進軍到郢縣外圍,東吳軍計程車卒們,已經淋了快半個月的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