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話說《一個人的武林》這個名字,在不同的眼裡或許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在高飛這,他更願意相信這代表著一種悲涼的未來。
即:死的只剩一個人的武林!
不過功夫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雖然依舊有導演願意拍功夫片,有編劇願意寫,但是功夫明星的青黃不接卻是什麼情懷也無法掩蓋的事實。
須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而陳得森顯然也有這種意思,因此在拍攝過程中,還專門請來一群大佬過來客串。
比如黃志強、姜大衛、鄒文懷這些,曾經在香江影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於是曾經的影壇大佬,在電影中便成了在街頭擺攤的阿叔阿爺。
一如他們如今的境況一樣,無比的契合。
不過其他人還好,對鄒文懷這位退休大佬,高飛卻是真佩服。
在高飛看來,真要論起對華語電影的貢獻,鄒文懷絕對在邵老六之上。
因為這位的經歷也確實堪稱傳奇。
要知道記者出身的他,早在1957年就加盟邵氏影片擔任宣傳經理。
三年後又憑實力升為製片經理,翌年再升為副總經理兼製作部經理,成為邵氏兄弟公司執行長。
可以說早期邵氏影業的輝煌,有鄒文懷一半的功勞。
不過他也因為優異的成績及表現成為邵譯夫的左膀右臂。
如果不是邵六爺實在太摳門了,鄒文懷也不會因為對公司的吝嗇薪金制度不滿而離職出走。
如此,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嘉禾公司了。
而八年後,正是鄒文懷的嘉禾將邵氏影業拉下寶座,成為全球最大華語電影製作公司。
也就是鄒文懷當時年紀大了點,長得醜了點。
否則像這種經典的“王子復仇記”橋段,絕對能吸引不少鐵桿迷妹。
當然,如果僅僅是如此,鄒文懷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成功的老闆,還不值得高飛佩服。
高飛之所以對這位老人另眼相看,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的身家。
而是因為功夫片領域僅有的三位國際巨星,有兩位都是他捧出來。
要知道當年剛從邵氏影業出來,鄒文懷便高薪邀請剛剛嶄露頭角的李小龍加盟嘉禾。
也正是他的全力支援之下,才有了那部讓李小龍聲名鵲起的《唐山大兄》。
當然,李小龍也沒有辜負鄒文懷的新任,《唐山大兄》最後也創下了香江開埠以來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鄒文懷和李小龍也算是互相成就了。
甚至回看當初那段蕩氣迴腸的影史,高飛都感覺有些離譜。
真是寫都不敢寫的這麼誇張!
誰能想到李小龍加盟嘉禾之後,拍攝的電影竟然一部比一部火爆。
從《唐山大兄》到《精武門》;
從《猛龍過江》到《死亡的遊戲》。
每一次都在突破自己的創下的記錄,更是在不斷重新整理著華語電影的上限。
在《精武門》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之後,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破天荒的實現了全球發行。
即便借用了好萊塢的一部分發行渠道,但在那個年代也堪稱奇蹟。
不過,真正讓李小龍打進好萊塢的,還是要數《龍爭虎鬥》。
因為他首部進軍好萊塢的作品《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便高達2.3億美元,在上映之後便擊敗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