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陶凱立刻說道,“國舅爺教訓的是,是下官失職了。”
馬尋也不介意對六十多歲的老頭說話有些重,“早點定下來上朝的規矩,這麼大的事情,開國都三年了,禮部提都不提,這像什麼話!”
陶凱一聽更加尷尬,不要說他尷尬了,就算是很多文官聽到了這些也都是臉上發燙。
大家似乎都覺得這一切正常,也從未想過有什麼改動。所以每天上朝的時候擠入午門,文武百官一路賽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啊。
至於這樣是不是有些不對,肯定是不對的,這叫成何體統,在其他王朝哪存在上朝的時候這麼沒規矩。
馬尋就繼續說道,“還有上朝奏事,我話還沒有說完就有人搶著奏報。禮部的事情聊了一半就談邊塞之事,邊塞的軍將調遣還沒結束,又有人提戶部的事,像話嗎?”
陶凱這一下是真的滿頭大汗了,急忙說道,“下官失職了,還請國舅爺見諒,下官等儘快奏報陛下,定下早朝、奏事一應規矩。”
馬尋這才滿意的點頭,“早就該如此了,這是你禮部的事情,得抓緊辦完。”
說完這些正事,馬尋才不慌不忙的朝著武將的佇列走去。
陶凱等人還在尷尬、慌亂,劉伯溫則忍不住看向馬尋,他的這個女婿只要一上朝肯定是有事情要辦,很多時候還是皇帝安排的事情。
可是現在他也拿不準主意了,他不知道馬尋剛才說的那些話到底是傳達皇帝的意思,還是自己想的。
常遇春拍了拍馬尋的肩膀,“小弟,這是抓住了那老頭的什麼把柄,給他嚇唬的夠嗆?”
常遇春這些人倒是沒聽見馬尋說什麼,但是看到了飽讀詩書的陶凱被馬尋訓的不輕,堂堂禮部尚書好似是在一味的告饒。
這可就是本事了,畢竟陶凱也算是德高望重,是頗有名望的文臣。
馬尋簡單說道,“說上朝的規矩亂,嫌他們禮部辦事不得力。”
這一下常遇春和徐達也忍不住多想了,不明白這到底是馬尋的意思,還是皇帝在表達著不滿。
等到亂哄哄的百官們進入奉天殿開始上朝,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因為他看到了馬尋抱著笏板站在武將佇列。
這是新鮮事,以前是讓他上朝的時候能推就推,推不過去這才上朝,這算起來還是馬尋第一次主動上朝。
朱元璋態度一下變了,和顏悅色問道,“國舅,也沒有讓你上朝,這是有什麼大事值得你來上朝了?”
這調侃的話讓不少人羨慕,皇帝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在私下裡,對馬尋都非常親近。
馬尋趕緊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年初商定諸皇子封王之事該有定論。皇次子殿下等業已成年,也當婚配了,當先定下王爵封號。”
朱元璋這一次就不再裝模作樣的拒絕,“那好,恩親侯和你既然管著大宗正府,先草擬王爵封號,與禮部等多商議,再報到朕這裡。”
不少人更意外了,什麼時候李貞和馬尋兼了大宗正府的差事了?
馬尋立刻領旨,“臣遵旨。”
王爵封號等都基本上定下來了,現在也就是正式的走個流程,然後舉行封王的儀式而已。
不過這些也不是小事情,大明第一次封王,儀式和規矩基本上就要定下來,以後也要用得上。
辦完正事的馬尋就閉口不言了,抱著笏板閉目養神,好似一切朝堂大事都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一般。
雖然有些消極怠工的意思,可是沒人說他,甚至不少人還覺得他是有了巨大的進步。
畢竟是第一次主動上朝,還商定了正事,這可不就是巨大的進步麼!
只要起點低,只要平時的表現不好,那麼一些小小的進步在別人看來就非常的顯著了。
下朝後的馬尋第一時間想要開溜,因為不開溜不行啊,誰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讓他再辦一些事情。
正常的皇帝上朝也就是早朝,但是朱元璋不一樣。他是工作狂,尤其是在開國初年事情比較多。
所以現在的大明不只是早朝,還有午朝,有些時候下午也上朝。
沒有一個好身體,真的跟不上皇帝的工作進度。當皇帝帶頭不要命的卷,文武百官想要偷懶都難。
這也是大明在快速發展的原因,實在是朱元璋太能捲了!
“國舅爺還請留步!”一個小太監氣喘吁吁的跑來,“國舅爺,陛下召見。”
沒能溜掉的馬尋頓時沒精打采,他只要有一點小小的進步,朱元璋後面馬上就不斷的上強度,逼著他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