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也是抬起頭道。
“沒錯,還有工業區、包括未來的各行各業,都要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朱棡看向朱標豎起大拇指道。
“依照道路將這些區域逐一劃分,然後連線在一起,不管是哪裡出了事情,朝廷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就算是下面的官府想要隱瞞,也需要掂量掂量。”
“因為方便了統一管理,只要有官吏敢為惡,只要奸商敢不法,百姓之間,自有公道。”
朱元璋也是眯了眯眼睛道。
作為一個好官,或許得不到百姓的誇讚,但若是一個貪官汙吏,一個奸佞商賈,百姓就會生生唾罵。
而且這些百姓聚集在一個區域,那就是口口相傳,動靜自然是極大,那朝廷不管是走訪,還是明察,對於朝廷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別忘了,這裡始終是封建王朝,不會像後世一樣通曉人情。
說白了就是揍伱,嚴刑審問,哪有半點人情跟你講。
而且在這個時代,後世五花八門的貪贓手法,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只要有一點苗頭,朝廷就能掐滅。
當然,普及法律的重要性,朱元璋一直都在強調,而且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頒佈了首部《大誥》。
洪武十九年三月,頒佈《大誥續編》。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頒佈《大誥三編》。
洪武二十一年,頒佈《大誥武臣》。
形成了完整的《御製大誥》體系。
而且《大誥》乃是朱元璋親自編寫的法律文獻,它包含了大量真實的案例,詳細描述了各種犯罪行為及其懲罰,以此來警示百姓不要觸犯法律,還有如何申冤。
還有就是為了百姓,朱元璋更是煞費苦心,不僅將《大誥》分發至每家每戶,要求百姓閱讀學習。
更是設立學堂,設定塾師,專門為百姓教授《大誥》的內容。
甚至在公共場所,如路邊、亭子和百姓房屋的牆上書寫《大誥》的內容,為的就是讓百姓明白,絕對不能觸犯律法,還有就是申冤。
“沒錯,所以不僅僅是應天府,更是我大明天下都要以此規劃來建設。”
“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坑害百姓,擾亂我大明風氣,這樣也可以肅清官場。”
朱棡依舊點了點頭道。
“那要是發生天災人禍,百姓又是聚集在一處,豈不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朱標又是思索道。
將百姓聚集在一處,也要考慮隱患措施,不然一旦遭遇天災,那就是滅頂之災,所以不得不防,也不能不考慮。
“這個我自然想過,而且你放心,住宅區的配備,當然有預防天災人禍的隱患設施。”
“畢竟我大明以民為本,所以自然要考慮百姓的利益,那這安全措施就絕對不能忽視,而且還要重視。”
“而且對於安全隱患這一點,太原已經有了極其完善的設計,只要依據地形,稍微改動一下就好。”
“在這一方面的人才,太原有大量的儲備,他們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
“再者就是設立專門的安全部門,用來預防天災人禍,儘可能的維護百姓的利益。”
對於朱標的意思,朱棡自然也明白,便是笑著開口道。
打造一個居住區,就不能僅僅是居住這麼簡單,它所配備的設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預防安全隱患。
且不說天災,就說人禍,一旦有人放火,住宅區就會瞬間被淹沒,所以一定要預防,畢竟人心難測,難免不會有報復社會的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