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的那點心思,其實並不難猜。”
“無非就是西安與洛陽。”
“因為遷都西安與洛陽,的確有利於大明。”
“只不過也伴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老爺子才拿不定主意。”
“還有就是大明開國不久,潮中的官吏幾乎都是出自江南、浙東。”
“所以一旦遷都,絕對會對政治有所衝擊。”
“再者就是南北方差異,會引起不滿的情緒,從而引發動盪。”
“那老爺子自然要慎重對待,至少要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期。”
“可是在我看來,不管是西安,還是洛陽,都已經不具備作為京都的條件。”
“所以我的意向,是遷往老四的藩鎮,北平府。”
朱棡對於朱元璋的那點小心思,猜的可謂是極盡透徹,便是笑著開口道。
同時也將遷都北平的想法,脫口而出。
“為什麼?”
朱標開口詢問道。
“有些問題永遠無法避免,南方是財富重鎮,北方又是軍事重鎮。”
“所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只是為什麼我不傾向於遷往西安與洛陽?”
“那是因為一旦遷往西安與洛陽,我們就會失去對於海域的掌控。”
“所以遷都北平府,才是最正確的選項。”
“因為一旦開海,如果走海運,也可以縮減國家財政負擔。”
“畢竟以現在的條件,想要將南方的資源傾向於北方,就只能走漕運,可這就是不小的資源損耗。”
“誰讓沒有開海的前提下,運河就是唯一的命脈。”
朱棡又是緩緩而道。
大明未來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所以遷都北平,更利於大明的發展。
而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距離邊界太近,可是有朱棡在,那就不存在所謂的邊界。
順勢也可以宣傳一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霸氣宣言。
從而增強百姓對於大名的認同感,畢竟這一波氣節,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能夠拒絕。
而且就拿後世來說吧,所謂的北上廣深,為什麼只有一個在北方,其餘的都在南方,因為它是首都。
要不然北方不可能有一個城市入選。
所以遷都北平,自然會推動海運,推動海運,透過大海與南方建立聯絡,南方自然而然就脫離不了掌控。
要明白開啟大航海時代,可不是在工業革命之後。
那遷都的當務之急,就是滅了北元,將草原納入版圖。
還有就是高麗王朝,也就是曾經的高句麗,也要將其納入版圖。
而對於這個高麗王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高麗王朝後期,李成桂奪取政權,次年得到明朝認同。
從而將國號從高麗改為朝鮮,建立了朝鮮王朝,即李氏朝鮮王朝。
所以這樣一來,京都海防線就是堅不可摧,無人能夠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