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於情於理,換做是外人執掌錦衣衛,必然是以毛驤為首。
但這個毛驤,可是與胡惟庸牽扯甚多,而他以為錦衣衛查不出來,殊不知,毛驤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
至於為什麼到了今日還沒有動毛驤,那就是在準備一場滔天之罪,獲罪於天,無以復加。
也唯有這般,才能將中書省連根拔起,從而使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也該讓老四歷練歷練,也該為我們分分憂了。”
朱標也是點了點頭。
車輦此時也已經到了御書房。
“那我這幾日就多去老四那裡,爭取最快時間,讓老四能掌控錦衣衛。”
走進御書房,火盆子早就已經備下,房間之中也是熱了起來,朱樉坐到位子上,這才輕聲開口道。
“對了老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老爺子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大明氣節。”
“但我怎麼感覺,伱是想遷都?”
又是閒聊了一會後,朱標方才抬起頭,看向朱棡問道。
“你倒還挺聰明。”
朱棡自然知道瞞不住朱標,便是點了點頭道:“我的確有遷都的打算,但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只能作為預想。”
“沒錯,正是因為時機還不太成熟,所以老爺子只在私下裡,跟我聊過這件事情。”
“因為大明的京都,是一定要遷的。”
朱標的眼中掠過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道:“而且一定要前往北方,你可知是為什麼?”
“促進南北文化的交流。”
“要知道,自打宋朝起,北方就已經脫離了中原多年。”
“所以一定要促進南北雙方的文化交流。”
“畢竟你看看現在的朝廷,大多都是浙東、江南一帶的官吏。”
“而若是再這樣下去,我大明看似坐擁天下,但實際上也只有半壁天下。”
“更何況我在北方三年,朝廷的政令幾乎對我沒有任何用。”
“足以得見,朝廷對於北方的控制,是有多麼的薄弱。”
“因為大本營在南方,所以重心也會偏向南方,那想改善這一局面,唯有遷都。”
朱棡想都沒有想,便是開口道。
“可是你知道最大的弊端是什麼?”
朱標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但還是道。
“財政負擔巨大。”
“如果要遷都,那就是要從南方運送大量的糧食,而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由於路途遙遠,不僅耗時長,且途中損耗極大,加之運輸成本高昂,這無疑對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
“還有為了支援新都城的執行,需要大規模建設或擴建基礎設施,包括皇宮、城牆、官署、道路以及運河等。這些工程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
“再者就是人口遷移,將人口遷移到北方,以充實京都人口和勞動力,這涉及到安置費用、土地分配、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開支。”
“至於文武百官反對,這個就不用擔心了,畢竟我想他們沒人敢反對。”
朱棡還是想都沒有想的開口道。
“沒錯,的確是財政負擔巨大,哪裡都需要銀子來支出。”
“可這都不是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遷往哪裡?”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又是搖了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