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由這位相助胡惟庸,再加上還是自家人,那就可以更快的推行攤丁入畝。
而只要解決了浙東與江南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推廣實施於天下,也就不再需要胡惟庸了。
那就可以伸出手,處理一下胡惟庸以及黨羽的問題,從而肅清朝堂。
“將大表兄調往浙東,的確可以更快地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將大表兄調離京師,大都督府、國子監又該由誰來執掌?”
朱標先是點了點頭,但又是搖了搖頭。
李文忠調往浙東,的確是個好主意。
但李文忠在朝中也是身兼要職,其身份不僅僅是曹國公,更是大都督府非名義上的一把手。
畢竟是皇室親貴,又是曹國長公主朱佛女之嫡子。
而在朱元璋的倚重之下,國子監也是在李文忠的執掌範圍之內,所以將李文忠調往浙東,朝堂局勢也會隨之洗牌。
所以李文忠絕對不能輕動,至少尋覓到人選以前,絕對不能將李文忠調往浙東。
“改建吧。”
朱棡想了想,方才轉頭看向朱標道。
“改建?”
朱標微微一愣,便是脫口而出道:“改建大都督府,還是國子監?”
“國子監,現在還不是改建的時候,至於人選,就由我來擔任吧。”
“我可以去主持國子監的事宜,畢竟接下來,我要在國子監做點文章。”
“至於大都督府,從此改建,改建為五軍都督府。”
朱棡又是沉思了片刻後,這才看向朱標道。
“五軍都督府?”
朱標有些迷茫的看向朱棡出聲道:“什麼意思?”
“加強中央集權,防止軍權過度集中。”
“所以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
“也就是一分為五,分別設立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
“從而將權力逐一劃分,五方協同,這樣一來,軍隊既能有效作戰,又能分散權力,加強皇權。”
朱棡想了想,又是輕聲開口道。
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原本是在洪武十三年,由朱元璋提出的國策,也就是用以加強皇權。
但是這其中也有弊端,而朱棡所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弊端。
畢竟權力太過於分散,雖然旨在防止將領專權,但也可能導致軍事決策過程複雜化,降低反應速度和執行效率。
同時又與兵部職權相沖突,前者掌握統兵權,後者握有調兵權,這種設定雖能相互制約,但也常引發職權交叉和衝突,影響軍事行動的統一指揮。
還有世兵制的衰敗,這是與五軍都督府相關的衛所軍世制度,尤其是世兵制(軍人及其家屬世代服役的制度)。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因土地兼併、待遇下降等原因,導致士兵逃亡、戰鬥力減弱。
所以這些弊端,都要一一抹除,而最大的問題還是朱元璋的戶籍制。
那前期所有的苦心謀劃,都是為了改革戶籍制,從其根本將這些不安的因素一一抹除。
“好主意。”
“如此一來,權力得到了分化,皇權得到了加強。”
“也不會因為某個人的突然卸任,而造成一場權力的交替,還有內部你死我活的鬥爭。”
聽完朱棡的意思,朱標也是瞬間眼前一亮道。
“那應該由誰來執掌五軍都督府?”
頓了頓,朱標又是開口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