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採訪之後,連著好幾天,李天明都提心吊膽的,生怕突然來一幫人,把他們都給抓了。
這年頭,說錯一句話都有可能要了命。
現在更是涉及到政策的問題,誰又能說得準,哪片雲彩有雨。
工程還不能停,往廠裡送魚的營生更不能停。
李天明也只能強打精神,支應著這一切。
今天剛把魚送過來,正和孫立等人一起過秤呢。
“天明!”
李學軍突然跑了過來,手上還拿著一張報紙。
看到報紙的時候,李天明的心裡立刻咯噔一下子。
但李學軍那興沖沖的表情,似乎……
不是壞事!
“快看,你上報紙了。”
這不新鮮,都接受採訪了,只要沒有太大的變故,登報是遲早的事。
“你快看,快看看。”
李學軍把報紙塞到李天明手上,臉上都快笑開花了。
“科長,什麼事啊?這麼高興。”
孫立說著,也湊了過來。
李天明很快就找到了,和他有關的那篇報道,篇幅還不短。
《農民建築隊》
呃?
報道的側重點在標題上一點兒都沒體現出來。
完全沒有吸引讀者的亮點。
差評!
最起碼也該弄一個類似於,1970:包工頭玩轉都市之類的……
好吧!
李天明也是個起名廢。
報道一開始,先是肯定了李家臺子村社員同志們充分利用農閒時間,選擇進城務工,靠著一雙手,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的行為。
並且將他們當做了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響應國家號召的代表。
接著又用大半篇幅,著重讚揚了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團結協作,共同為鋼鐵廠建設做貢獻。
最後就是為了誇而誇,從各種角度表揚農民建築隊的行為。
涉及到政策的內容,一句都沒提,大概其報社的領導也害怕,一不小心踩進雷區。
讓李學軍這麼高興的是,文章中三次提到了李天明的名字。
順便還提到了他利用業餘時間,努力鑽研建築知識,如今已經具備了初級工程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