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他們還得到一個訊息,加入山東義軍不但有飯吃,還有響錢拿,於是各路義軍心思萌動,紛紛前往益都府,請求加入山東義軍。
在山東義軍接管登州防務之後,整個山東東路幾乎全部落入沈縉、姚昶、羅聰手中,隨著免稅三年的承諾在各州各縣傳開,山東東路逐漸穩定下來,不成氣候的義軍數量也開始減少。
山東各州縣都在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迅速邁進,而北方和南方的情形則與山東大大不同。
南方長江一線到淮河一線,再到徐州、宿州、亳州、陳州、蔡州、襄陽、信陽、鄧州、唐州、汝州等地都在大肆積蓄糧草、武器、盔甲,從東倒西,所有人都在為一場大戰做準備,只待時機來臨,或是朝廷一聲令下,幾十萬大軍便要全線向北推進。
不說別處,就說亳州、宿州、陳州,在積蓄糧草,加強訓練備戰的同時,還分批給各軍各部將士放了兩個月假,鼓勵提倡將士們將家人帶來軍中,帶來前線。
將家眷帶來亳州、宿州、陳州的,每個普通將士可得五畝荒蕪的土地,重新開墾出來,便是自己的田地,前三年可免稅。
此令一出,家在長江以北的將士,紛紛將家眷帶來軍中,宿州、亳州、陳州修建多個軍屬營區。
只要軍屬安心住下,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各地駐軍的糧食就不必一定要從江南運來,在本地就能得到補給,只要給錢採購,軍屬的糧食就是行軍打仗最可靠的保障,必要的時候,還能組織軍屬幫忙運輸。
透過大半年籌備,亳州、宿州、陳州等地的軍屬達到二十萬之眾,雖然宿州大軍的糧食並不充足,但每天減少一半口糧,再加上軍屬用將士響錢購買的糧食,還是可以渡過這個冬天,甚至能堅持到來年春天。
糧食問題,雖然是朝廷的事,是宿州知州的事,但張孝祥只在臨安做過官,僅有的人脈關係也都在江南,要讓他在淮河以北弄糧食,確實有些難為他了,所以楊叢義並沒催逼,而是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當初主持回易處,他也認識不少商賈,雖然淮河以北的沒有,但江淮地區的商賈卻不少,透過他們或許就能弄到糧食。
可問題是江淮被完顏亮肆虐了一番,如今已不知那些商賈身在何處,更不知道能去哪兒找到他們。
就在楊叢義為明年春天的糧食問題一籌莫展之時,一個故人找上門來,還是一個商人,那邊是太湖縣的郭青。
多年不聯絡的郭青,如何會找到亳州來?
這還得從楊叢義領軍以三場水戰,擊退完顏亮五十萬大軍說起。
當初完顏亮匆忙退兵之後,天下震動,因為沒幾個人知道發生了何事,故而三場水戰全勝,後又一舉殲滅趁夜渡江偷襲鎮江大營的敵軍的楊叢義,就成了最耀眼的大宋英雄,他的名聲隨著完顏亮大軍退走,迅速在江南傳開,其擊敗敵軍的故事,傳得婦孺皆知。
遠離戰場的郭青,也是在那時得知了楊叢義率軍敗敵的訊息。
他是商人,當初他賺到第一筆錢就跟楊叢義有很大關係,及至後來多次參與回易督造,提供後勤物資採購和補給,又大大賺了幾筆。
再後來,又利用在興化軍出錢興建的海港碼頭和倉庫,去高麗、倭國做了幾單海外貿易,而後他的財富才大幅增加。
可以說,郭青有今天,跟楊叢義有莫大的關係,畢竟回易處正使,認識的都是豪商鉅富,那些大商賈能跟他合作,看的就是回易處正使的面子,雖然楊叢義並不知情。
如今做為在淮西頗有一些名氣的商賈,當郭青聽聞楊叢義幾戰擊敗金人,迫使他們倉惶撤兵之後,馬上決定趕緊找到楊叢義,有這樣的大宋英雄為依仗,他以後的生意必然能更進一步。
及至後來聽聞大宋軍隊渡江,星夜追擊敵軍,一日百里,沒幾天就追到淮河以北,甚至迅速攻佔了幾座大城,並牢牢的守住了敵軍反撲,郭青馬上就嗅到了商機。
於是在打聽到亳州、宿州一帶正是楊叢義統兵駐守以後,馬上帶領他的商隊,帶著大批藥材前來軍中慰問。
楊叢義正要找商人幫忙解決二十萬軍屬的口糧問題,剛好郭青找上門來,當聽說他現在富甲一方,身資頗重之後,當即提出讓他幫忙糧食問題。
能跟楊叢義這種大軍都統制合作,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何況還有往日交情,郭青自然滿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