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州一眾官吏,願意歸附山東義軍的,仍任原職,不願歸附的則直接押送回益都府,交由節度使衙門處置。
除守軍、官吏外,奪取淄州城後,義軍沒有為難其他人,包括城內居民、商戶和進城避難的百姓,他們基本未受騷擾,生命財產更是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姚昶知道,一個穩定的城池對義軍戰略大計來說有多重要,淄州距離濟南府不算遠,有城池就商賈,有商賈就有情報和各種物資,沒有這兩樣東西就不可能拿下濟南府。
五萬義軍,拿下淄州之後,其中兩萬調回益都府,歸屬山東義軍右府,駐益都府,其餘三萬人駐淄州,歸山東義軍左府。
由於原淄州知州和一些屬官被押送益都府,州府之事無人管理,姚昶便暫代知州職權,州衙得以勉強運轉。
州衙恢復,姚昶釋出第一條政令:淄州歸屬山東義軍,即日起,百姓、商賈,免三年賦稅。
免稅的訊息很快傳遍全城。
原本城破之時,人人惶惶,民心不穩,此訊息一出,百姓、商賈大喜過望,紛紛找上州衙詢問訊息是否屬實,熱情之高,難以想象。
在姚昶親自出面,確認訊息為真後,淄州民心迅速穩定。
除此之外,州衙還承諾,如果商賈和百姓有存糧,州衙以市價採購。
同時對外大肆宣揚,只要願意歸附淄州的,不論是州縣還是村鎮,所有政策統統一視同仁!
這個訊息對周邊州縣的影響有多大,短時間內並看不清,但時間一長,有了事實的基礎,周邊還在承受繁重稅賦的商賈和百姓,必定慕名歸附,到時候淄州城定會進一步壯大。
姚昶設想過周邊州縣、百姓歸附的情景,心裡是有些猶豫的。
濟南府之所以此時依然按兵不動,那時山東義軍攻打淄州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利益,淄州本來就不歸他們統轄,強行救援,耗費的都是自己的兵力和金錢糧草,一旦周邊州縣爭相歸附淄州,屬於濟南府管轄的幾個縣距離淄州並不遠,如果他們也因為稅收歸附,或是起兵鬧事,濟南府不會坐視不管,那麼很可能會主動攻打淄州,而淄州城小牆低,縱使有幾萬人也抵擋不住攻城之勢。
不過,隨後姚昶還是想到了一些辦法,要想在濟南府進攻下,保住淄州城,就不能讓敵軍輕易來到城下,到不了城下,敵軍便無法攻城,淄州就能成為攻打濟南府的前沿陣地。
加高加固淄州城牆,沒有那麼多磚石,姚昶便打算拿護城河做文章。
於是州衙和左府很快下令,拓寬護城河,由原本三丈寬,拓展為十丈寬,深度定為三丈,建成之後將城西的河流引入護城河內。
此時正是農閒之時,州衙以管飯為名招募百姓進城,參與修建淄州城,響應者眾,一天之內便有數百人前來登記姓名。
隨後,全部義軍投入護城河開挖之中,普通百姓也參與其中。
在義軍拿下淄州,如火如荼的擴建護城河之時,節度使衙門給左府送來了一批糧草和金銀銅錢,同時重新派遣了一名屬官,入住州衙,專門協助左府管理三萬義軍的後勤供應。
忙的焦頭爛額的姚昶終於可以將糧草後勤等一應雜事丟開,專心管理軍務,誓將淄州建成敵軍不可染指之地,將左府三萬多義軍練成能攻城掠地的精銳之師。
在山東義軍攻陷淄州之後,整個山東逐漸穩定下來。
密州、濰州、萊州,兵不血刃歸附山東義軍,效果顯著,原本還在獨自抵抗各路義軍圍攻的登州,在得知整個山東大部分地區落入益都府的山東義軍手裡後,很快對外宣佈,登州自願歸附山東義軍,接受山東義軍節度使衙門統治!
圍困登州許久,結果什麼都沒得到的各路義軍大失所望,瘋狂攻擊登州城,奈何登州城高,沒有統一領導的各路義軍雖有四五千人,卻拿登州城毫無辦法。
狂攻兩天後,多數義軍原路撤退,返回自己熟悉的土地,只有將近兩千義軍還徘徊在登州附近,還想伺機進入登州城,搶些錢糧渡過這個冬天。
然而,他們的願望很快變成奢望,駐紮益都府的山東義軍派遣兩千精銳進入登州城,接管了登州防務,原守軍則全體加入山東義軍,調往益都府駐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