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揚州還在大宋手中,劉錡無論如何都會堅守瓜洲,但以目前的情況推測,他必然是會走的,縱使他不想走,朝廷也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將五萬大軍葬送,畢竟南岸能調集的軍隊都調到江北來了,短時間內根本建不起來防守的軍隊,就是馬上從其他方徵調也來不及,所以瓜洲大營的軍隊就是佈防南岸的主要力量。
細細推想之後,楊叢義對看似堅固的瓜洲大營提不起半點信心。
若是再惡意猜想,劉錡短時間內修建起巨大的瓜洲大營,恐怕就是為了嚇唬敵軍,讓他們不敢輕易前來攻擊,從而為大軍順利退回江南爭取時間。
楊叢義正在營中比照地圖,仔細推演敵我進退得失,尋找建功契機,忽然探子回來彙報敵情。
探子報,經抵近探查,揚州附近的敵軍已經合兵一處,他們的哨探多次出城來瓜洲大營附近刺探軍情,從城裡城外的動靜來看,他們很可能在兩日之內嘗試攻營。
西路軍佔據和州,準備渡江,東路軍果然也等不及了,且看劉錡怎麼破敵吧!
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名帥老將,不打一個勝仗,他不可能灰溜溜離開瓜洲大營。
從瓜洲大營到揚州城一馬平川,敵人擁有優勢騎兵,這種地形最適合他們騎兵衝陣,這一仗要怎麼打?
楊叢義手裡的地圖並不詳細,看不出來對他們有利的地形,難道這一仗要依靠堅固的大營,打成攻防戰?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時,瓜洲大營的傳令兵前來傳令,命各軍統制速去帥營議事!
帥營議事廳內,二十多個統制基本到齊。
在楊叢義、魏俊、王方三人到達不久之後,劉錡在劉汜陪同下走進議事廳。
“大帥!”
眾將起身問禮。
劉錡輕輕抬了抬手,沒有言語,他的氣色較之前幾天又差了一些,若再這麼下去,恐怕很難熬過這個冬天了。
隨著劉錡到來,亂哄哄的議事廳,很快安靜下來。
眾人坐定後,只聽站在劉錡身旁的劉汜道:“不久前接到訊息,真州方向出現一支數萬人的敵軍,他們已經佔據真州城。半個時辰前,又接到訊息,佔據揚州城的敵軍準備出城攻擊瓜洲大營,眾將可有對策?”
聽到這個訊息,眾將一時無言,紛紛沉默不語。
敵軍兩路夾擊,這能有什麼對策?
廳內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方才有人硬著頭皮說道:“我們應該堅守大營,只要我們堅守不出,守上半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對啊,守營吧,我們不出營門,他們就進不來。”
“守營就行了。”
一有人開口,眾人紛紛附和。
敵人準備兩路夾擊,除了守,就只有撤,前些天劉錡才說要堅守,眾將把撤退逃跑的王權批判一番,此時當然不會有人跳出來說要撤退,那不是把臉伸過去讓人打嗎?
不但被打臉,還要揹負罵名,最後還得治罪。
能做到一軍統制的,都是聰明人,誰都明白這個道理。
但在眾人紛紛附和要堅守大營的聲浪中,也有兩個不和諧的聲音。
“我們應當出營作戰,滅一滅敵人的威風!”
“主動出擊,積極防禦!”
兩個突兀的聲音一出現,就把眾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一個是鎮敵軍統制陳敏,另外一個卻是幾乎無人認識。
“鎮敵軍陳統制主張出營作戰,正面對抗。另外一位主張主動出擊,積極防禦的統制,恕我眼拙,可否通報來歷?”劉汜高聲詢問。
“末將精武軍統制,楊叢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