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澄對局勢和戰場的分析是非常明確,且具有前瞻性和攻擊性的。
就算蘇澄真的給新正船塢帶來一億美金的投資額,新正船塢也無法將這筆投資利益最大化進行合理的分配。
要麼在賬上待著。
要麼就是買船。
可是。
五千萬美金能買多少條船啊?
別說整個湘城了。
就算是半條長江的業務,也根本用不上這麼多條船。
而把一億美金削減一半,五千萬美金,對新正船塢來說剛剛好。
三千萬美金拿去買船。
兩千萬美金作為儲備資金,用於跟張天茂打價格戰。
吃下湘城75以上的份額簡直輕輕鬆鬆。
三人對蘇澄的能力進行了高度認可。
緊接著,三人對於股份持有變更,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經過協商,蘇澄的這筆資金,可以在新正船塢佔到百分之八十五的股份。
嚴婉的股份稀釋到百分之五。
而盧良驥和吳月芳的股份則稀釋到百分之十。
別看他們的股份少了。
但是股份卻更加值錢。
從剛開始的一千萬左右的投資,現在已經翻了幾倍還要多。
嚴婉則更加誇張。
她原本就是以管理、技術、人脈作為百分之五的乾股,沒有投入資金,只是出任總經理的職位,參與決策,負責執行大小專案的推進和運作。
盧良驥手上的股份雖然少,但公司在上次蘇澄新入資的時候,已經採取了AB分股的結構模式。
盧良驥一股的投票權,頂蘇澄一百股。
歸根到底。
盧良驥手上的投票數,還是比蘇澄要多。
說白了。
他拿的股份雖然少,但仍然掌握著公司,擁有話語權。
但這個話語權可就不像之前的那麼絕對,必須要參考蘇澄這個大股東的意見。
要是蘇澄不高興了,直接撤資,整個公司全部完蛋。
“蘇總,你看咱們這樣分配,能接受不?”盧良驥詢問道。
“可以,我沒問題。”蘇澄點點頭。
他才不在乎這仨核桃倆棗。
蘇澄的目標,是建立一座商業帝國,而不是侷限於單個行業。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多維度發展,才能夠更快,更穩健的達成這個人生目標。
就算有一行受到強烈的衝擊,另外的行業賺的盆滿缽滿,還是不會賠本。
這在金融學上叫做對沖。
“行,那咱們就按照這樣分配去變更股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