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玩水,愜意非常,但遇到救醫施藥之事藥老責無旁貸,三小都會仔細的傾聽觀看,幫忙打打下手。
多日來少年們雖然不能給人診病開藥,但卻識得多種草藥和其藥理,更對人體骨骼,血肉,穴位有深刻的理解。
可無論藥老還是胖子都沒有教授三小一絲的武學,哪怕是強身健體的吐納心法都沒有。
阿大還是揹負由麻布包裹的玄鐵重劍;曉二也不過多詢問;三兒則樂在其中。但所食之物卻異常豐盛,只因藥老與胖子都是饕餮食客,從而對口食之慾異常看中。三小都是苦過來的孩子,對吃飯有著由衷的熱愛。就是後來的蘇先生也是飯後不自覺的摸摸小腹,心中再次告誡自己一番。
每日行走近百里,這對尋常百姓而言絕對是個腰痠腿疼的苦差事,但就三小而言,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就連年幼的桃花美目每每想到下一餐該吃些什麼了,頓時腳下生風。
如此下來,阿大彷彿又高大壯碩了些,胖子不時投來滿是笑意的眼神讓這個魁梧少年一陣惡寒。
曉二依舊略顯單薄,但清秀面龐下消瘦的兩腮也少顯豐潤了許多,滿是笑意的眼眸中彷彿增添的許多不曾有的色彩。
只有三兒還是那般,沒有絲毫變化,讓胖子笑罵道:“都吃到狗肚子了啦,一點膘都沒長。”
小小少年聞後,撇撇小嘴,伸出手指懟了懟胖子腰間的肥肉,滿臉的嫌棄。
只有藥老與胖子知道,每此晚飯做湯羹時胖子都會叮囑曉二加一勺所謂的調鮮秘料,而少年經過多次的研究實驗總覺得此為調料不是很好,甚至嗤之以鼻。
可胖子卻執意要放,少年無奈,誰讓他拳頭大呢。
藥老見狀頓時氣血上頭,這世間打磨筋骨的聖藥竟然被人如此嫌棄,多少名門大族,武道世家在丹宗大門口拿著小板凳排著隊求藥呢,可這無知小兒卻大言不慚,也只能是不知者不怪了。
每人天賦根骨都是天生的,但世間往往就會出現逆天而為的東西—藥,此物多為去病救人,與閻王爺扯皮,還有一些丹藥為延年益壽,駐容養顏,強健體魄等等。
要說藥王研製的三味丹藥是丹宗的立宗之本,那餘下的諸多益人的丹藥則為其當下的盛況打下堅實根基。
——
一路南下不光景色的變化,更加明顯的還有風土人情,其中一州一郡的地方鄉音讓少年很是摸不著頭腦,真是應對那句“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諺語。
但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會說大羲的官話雅言,只是離開京師愈遠百姓所言的腔調愈怪。其中讓曉二記憶最深的便是一座名為隋杭郡的地方,街市當中的沽酒女操著當地的方言叫賣著,言詞押韻,聲音甜糯,彷彿在清唱江南特有的小調一般,讓人舒心悅耳,佇立不前。
這日眾人為看一處頗為著名的清泉錯過了城鎮,只得尋個破敗的廟宇留宿,好在有驢兒這個苦力,一切行囊炊具應有盡有。
依然是曉二掌勺,胖子在旁指導,阿大與三兒打下手。
此處雖然了無人煙,但卻山野頗豐。
桃花美目一路終於等來機會,對著自己的蘇先生來了句“不勞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