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是在第二天凌晨兩點發起的進攻。
在此之前德軍一直在實施疲勞戰術。
所謂的“疲勞戰術”就是不讓對方得到休息……這不是簡單的用炮火轟炸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蘇軍還躲在地下室裡,疲憊到一定程度就算外面炮火連天裡頭也能鼾聲如雷。
德軍的疲憊戰術是佯攻。
從天色入黑起就一次又一次的對醫院發起佯攻。
對於這樣的佯攻舒爾卡不敢放鬆,儘管他知道德軍的真實意圖。
原因是這種佯攻隨時都會因為蘇軍的狀態和消極反應變成真正的進攻。
德軍玩得起這樣的戰鬥,因為蘇軍在醫院和學校裡計程車兵只有不到一千人,而德軍的第29摩步兵師卻有一萬餘人。
巨大的兵力優勢使德軍可以將自己的部隊分成幾批然後輪番對醫院和學校發起進攻。
所有人都沒能睡覺,包括在指揮部裡的舒爾卡,因為他必須和米哈依爾維奇一起指揮戰鬥……安德里安卡被調到學校指揮學校的戰鬥。
一個團雖說是一個小團的戰鬥打響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比如哪個方向出現缺口,哪個位置因為電話線被炸斷失去了聯絡,哪個地方需要增援等等,都需要統一指揮,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出問題被敵人乘虛而入。
誰都知道如果在夜裡被敵人殺進防線意味著什麼,到時蘇軍將敵我不分內部大亂,當然也就無法抵擋敵人的進攻。
“我們是不是應該現在就實施計劃了?”協助指揮的阿基莫維奇問:“我擔心他們已經撐不住了,尤其是來自西面的進攻,敵人的炮火很猛烈,他們幾次突破我們的防線!”
“不,少校!”舒爾卡回答:“還不是時候!”
“是的!”米哈依爾維奇少校放下電話接著舒爾卡的話,說道:“敵人還沒有發起總攻,就意味著馬馬耶夫崗的敵人還沒有做好準備,他們甚至有可能沒趕到醫院……這時候實施公墓計劃無法達到將其主力與馬馬耶夫崗分割的目的!”
阿基莫維奇無奈的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其實阿基莫維奇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而是這場戰鬥對人來說是一種折磨,連續兩天三夜沒閤眼的連續戰鬥使人的身體陷入一種極度疲憊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不管做任何事,也不管將來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人都會有一種迫切希望它快點到來早點結束的心理。
舒爾卡也是如此,有時一切心煩意亂的就想什麼也不管就地躺下睡一覺,或者乾脆衝出去跟德國人拼個你死我活。
但理智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甚至可以說是強制自己:不能這麼做!
所以,戰場有時要尊重自己的本能,有時又要違抗自己的本能……因為身體在極度疲憊的狀態下會不斷的發出一種明顯錯誤的訊號。
直到凌晨兩點,當電話裡傳來瓦列裡的報告:“東面發現大量敵人,有幾十輛坦克……”
還沒報告完聲音就被炮聲打斷,聲音接著變成斷斷續續雜亂不清。
“他們上來了!”米哈依爾維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