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問題,就是德軍將戰線拉得太長而且幾面同時作戰:德軍需要從三面包圍斯大林格勒,同時還要在科特盧班方向構築防線以抵擋位於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有可能的進攻,這讓魏克斯窮於應對。
“所以,將軍!”漢斯建議道:“我們只有速戰速決,儘快佔領斯大林格勒才能解決這個危機!”
魏克斯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此時的斯大林格勒就像是德軍防線的一根刺,德軍在包圍它的同時自己也冒著很大的危險……斯大林格勒位於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寬度只有100公里的狹窄通道內,如果斯大林格勒發起反衝鋒,只需要一天,能將德軍攔腰切斷並使數十萬德軍陷入無路可逃的重圍中。
想到這,魏克斯就將目光投在了馬馬耶夫崗上,然後下令道:“命令埃裡克少將,進攻的時候到了!”
埃裡克少將是第29摩步師師長,他們其實一直在隱藏實力,為的是不過早暴露進攻馬馬耶夫崗的戰略目標。
甚至在此之前,德軍進攻方向還是以兩翼的城區為主,這樣就將蘇軍的注意力和防禦主力調到兩側。
收到命令後,埃裡克少將馬上下達了全力進攻的命令。
霎時就炮火齊發,緊接著五十架“斯圖卡”轟炸機對擋在前進路上的醫院和學校輪番轟炸……德軍的轟炸進行得很小心,他們努力儲存醫院的建築,也就是將轟炸目標鎖定在蘇軍的碉堡工事和沙袋工事。
至於那些建築裡的蘇軍,就由陸軍的突擊炮解決。
第29摩步師配備了一百輛“三號”突擊炮,另加三十輛坦克掩護。
要知道一個裝甲師也只有一百多輛坦克,一個摩步師裝備了一百輛突擊炮三十輛坦克,明顯就是集中裝備使其能快速突破並攻佔戰略要地。
突擊炮果然沒有令德軍失望。
事實上,在擁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突擊炮幾乎可以說是無敵的:空軍負責轟炸敵方炮兵及較為明顯的反坦克炮陣地,炮兵進一步為突擊炮提供掩護。
然後,擁有厚重灌甲的突擊炮可以輕鬆的將建築內的敵人一個接著一個敲掉。
其實,蘇軍可以採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策略與德軍突擊炮周旋。
問題在於那種面對突擊炮時只能被動挨打的無力感沒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那一刻幾乎所有人腦海裡都會想著:失守是遲早的,那為什麼要留在這裡丟掉性命呢?
這也就是之前所說的信心,失去勝利的信心之後就很難堅持戰鬥。
於是,駐守醫院和學校的蘇軍在防禦半小時後就撤出了陣地……不用說,等待他們的就是被編入懲戒營。
但在那生死關頭,誰還會顧得上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