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障步兵在前方開路,坦克在後頭一邊掩護一邊前進,偶爾還會步兵打出的曳光彈的方向開上幾炮。
此時的近衛坦克第1旅對步坦協同這樣的戰鬥已經習以為常了,即便是在這時候還十分困難的坦克夜戰能力也是如此。
地雷被清除,路障被拉開……這些東西在夜裡實施起來似乎更方便,因為清障步兵可以在黑暗中作業,不會像白天那樣成為敵人的靶子。
接著就是鐵絲網。
這個也不困難,只需要將從兩端剪斷,綁上吊繩然後就可以從旁邊拖走。
甚至有經驗的老兵還會利用這些鐵絲網排雷,他們用吊繩拖著成捆的鐵絲網經過疑似有雷的地方,鐵絲網的重量就足以將反步兵地雷引爆。
至於反坦克地雷,這玩意不靈敏,甚至整個人站上去都無法將其引爆……如果能引爆就炸不著坦克了,所以只需要用軍刺找到它並將它挖出來就可以,收著還可以用來對付敵人的坦克。
接著是反坦克壕。
不過這反坦克壕其實並不能算是反坦克壕。
反坦克壕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原因是它們要對付的坦克長度不一樣、越障能力也不一樣,所以要求也不一樣。
如果對付的是那種連水泥墩子都過不去的坦克,反坦克壕就只需要挖一個小坑,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的坦克在現代居然敢號稱亞洲第一。
通常情況下,反坦克壕寬度都要超過所針對坦克車身的一半。
比如德軍要對付的是蘇軍T34坦克,而T34坦克車長6.1米,那麼反坦克壕無論如何都得超過3米,否則坦克只要前後重量一樣大多都能跨越。
深度則由坦克履帶高度及越障效能決定,一般在三米左右。
而德軍構築的反坦克壕其寬度是夠了,大約有四米左右,但深度只有兩米,而且還有一部份是積雪。
這些是卡圖科夫從前方得到的情報。
卡圖科夫為此還鬆了一口氣:“他們的反坦克壕擋不住我們,深度不夠!”
頓了下,卡圖科夫又補充道:“也許是凍土的原因,他們短時間內沒法完成!雖然他們逼迫佔科伊百姓為他們挖掘!”
可以看得出來,卡圖科夫最擔心的還是這道反坦克壕。
這其實情有可原,因為所有的這些東西就是反坦克壕最麻煩……如果他們能成功的構築一道符合要求的反坦克壕,再加上容易打滑的冰雪和凍土,坦克的確很難跨越。
到時就需要工兵在敵人的炮火下施工,而且還只能從施工的幾處前進,很容易遭到敵人的集火打擊。
正因為這樣,卡圖科夫才會在聽到這情報後暗鬆一口氣。
但舒爾卡卻認為這件事沒那麼簡單。
就算德國人因為時間問題沒能完成這道反坦克壕,他們也完全有時間撤回佔科伊組織巷戰,畢竟他們也清楚一道擋不住敵人坦克的反坦克壕就跟沒有區別不大。
但德國人卻沒有這麼做,他們依舊選擇在這道防線上堅守。
這或許也就說明他們還有其它的倚仗。
舒爾卡舉起望遠鏡望向前線,那裡正照明彈你來我往的打來打去亮成一片,時不時的還會爆出幾團炮彈炸開的火球。
蘇軍的坦克正在照明彈的光線下越過反坦克壕……就像卡圖科夫說的,反坦克壕擋不住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