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後走,看到的就是一具具德軍士兵的屍體。
傷員很少,因為他們即便是受傷也會在戰壕裡爬著尋找手榴彈和炸藥包,他們中有人甚至還得逞了,在坦克輾過戰壕上方時引爆。
俘虜更少,只有幾個看起來還是孩子計程車兵在蘇軍士兵的控制下抱著頭蹲在地上瑟瑟發抖。
這不是因為蘇軍不留俘虜,這場戰鬥是可以留俘虜的。
而是因為德軍投降的不多,雖然他們明知道繼續這樣抵抗下去沒有意義。
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第46師並不是一支貪生怕死的部隊。
歷史上的他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為斯篷內克的原因,他們被禁止作戰的一切獎賞、勳章頒發和軍銜提升。
而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命令是斯篷內克中將下的,絕大多數官兵並不知道那是“抗命”。
斯篷內克的指揮部設在防線後五里處,他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來自前線的電報。
“將軍!”副官焦急的報告道:“俄國人突破了我們的防線,快撤退吧!”
“是的,我們的確要撤退!”斯篷內克看著地圖回答:“但我們不能就這樣撤退。否則,我們後面的部隊將會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佔科伊距離這裡只有一百多公里,他們只需要一天就能趕到,我們需要為他們爭取時間!”
於是,斯篷內克中將帶領著第46師殘部一路設伏、埋雷一邊撤退。
這給近衛坦克第一旅造成了些小麻煩。
之所以說是“小麻煩”,是因為埋雷意義不大,近衛坦克第1旅有掃雷坦克。
麻煩主要來自德軍的設伏,突然間從路邊的雪地裡冒出幾個人來往坦克方向拋反坦克手榴彈,或是從遠處打幾下冷槍冷炮。
客觀的說,斯篷內克中將的戰術對整個戰場是最有利的,他能看到戰鬥的整體並主動為其它部隊爭取時間。
只不過他付出的這些似乎沒能起到多少作用,因為在他們後面駐防的是羅馬尼亞第8騎兵旅。
這時代的騎兵大多已轉為裝甲部隊,它們騎的已經不是馬而是坦克和裝甲車,只是名為騎兵而已。
蘇聯之所以還存在騎兵更多的是為了雪地機動,而且在戰場上騎兵的表現還很糟……在機槍出現後騎兵其實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馬匹在軍隊中更大的作用就是能運點物資。
而羅馬尼亞的騎兵旅卻是名副其實的騎兵,也就是還配備了戰馬甚至馬刀,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朝敵人發起衝鋒的騎兵。
它的性質決定了這樣的部隊更適合進攻而不是防禦……其實進攻也不適合,因為它們全都是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