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嘎啦嘎啦”的開了上來,德軍士兵慌慌張張從彈藥箱裡掏出反坦克手榴彈。
PWM反坦克手榴彈可以說是德軍的反坦克利器。
畢竟在這個時代有效的單兵反坦克裝備幾乎沒有……在大家還普遍使用集束手榴彈、炸藥包甚至是燃燒瓶對付敵人坦克的時候,PWM反坦克手榴彈無疑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雖然它的攻擊距離不遠,但如果步兵手中有大量的這種反坦克手榴彈,對進攻方的坦克還是件很恐怖的事。
試想,每當坦克靠近其戰壕時都有幾枚反坦克手榴彈在高處開啟小傘然後降落在它的裝甲上併發出一陣爆響,然後一輛輛坦克就癱瘓在陣地前。
但這種情況在近衛坦克第1旅進攻時不會發生,原因是他們手裡有火箭筒,反步兵火箭筒……
就在德軍士兵一個個手握反坦克手榴彈做好投擲準備時,突然就聽煙霧中傳來一聲聲火箭彈的尖嘯,然後“轟轟”的一陣爆響,慘叫聲也隨之而起。
反步兵火箭彈往往不致死,因為它炸開時就像是德軍的S型跳雷一樣是炸開鋼珠。
但這往往才是最有效的,因為鋼珠在戰壕前到處亂射甚至打在坦克的裝甲或是石頭上還會發生反彈,就像是撒了一片黃豆似的,它們可以從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向、角度射進敵人的戰壕。
而只需要被幾枚鋼珠擊中,敵人至少會暫時失去戰鬥力或者反應能力下降。
就在這時,坦克就闖進了敵人反坦克手榴彈的攻擊範圍。
當然,蘇軍不會給他們投擲反坦克手榴彈的機會,他們乘著德軍被打得手足無措的時候就將一排排手榴彈拋進了戰壕,接著大喊一聲就衝了上去。
刺刀見紅,子彈和彈片到處亂飛。
德第46步兵師打得很英勇,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沒有後退半步,而是依託著戰壕和工事與蘇軍近戰肉搏。
如果他們面對的是其它部隊,或許會被他們這種氣慨和堅持嚇倒,但他們的對手卻是身經百戰的近衛坦克第1旅,是從佈列斯特要塞一直走到莫斯科戰役的英雄部隊,這樣的血戰對他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尤其此時蘇軍的裝備還全面佔優:坦克、火箭筒、波波莎衝鋒槍……
德軍士兵一排接著一排的倒在火力下,一具具屍體被輾壓在坦克的履帶下,反坦克炮還沒來得急開火就被火箭彈炸上了天。
這場戰鬥很輕鬆,至少對於舒爾卡來說是如此,因為他只需要藉著坦克的掩護,然後探出身子打倒幾個敵人就夠了。
這其中還有一部份是羅馬尼亞士兵。
對他們,舒爾卡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畢竟這些羅馬尼亞士兵幫了蘇軍一個大忙,此時將他們擊斃有種“過河拆橋”的味道。
如果說在這片戰場上有哪一方最悲催,那毫無疑問就是這些被夾在中間兩頭不是人的羅馬尼亞人了,他們的死甚至都有可能不能被稱之為“犧牲”,因為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逃跑”、是“叛變”。
然而戰爭就是這麼殘酷,一個個羅馬尼亞士兵倒在舒爾卡的槍口下,除非其中有人舉起白毛巾並大喊:“別開槍,我是俄國人!”
這時蘇軍士兵就會把它領到後頭然後換上蘇軍的軍裝,免得被其它人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