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麥赫利斯嘴角上揚,似乎這個詞根本就不在他的字典中,或者說為了他自己的聲望,士兵們冒的任何危險都是值得的。
當然,麥赫利斯不會這麼說。
“任何危險都是值得的,舒爾卡同志!”麥赫利斯挺起了胸膛,就像是他在承受這些危險:“因為這是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收復我們的土地,為了把敵人從我們美麗的國家趕出去!所以……”
麥赫利斯朝地圖攤了攤手。
“很明顯的一點!”舒爾卡指著地圖說道:“德國人兵力不足,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因為他們的先頭部隊必須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塞瓦斯托波爾實施包圍,另一路則全力進攻刻赤半島。不管是哪一路,需要的兵力都不少……”
說著舒爾卡就將目光轉向了阿歷克塞。
“是的!”阿歷克塞回答:“他們趕往塞瓦斯托波爾的部隊大慨有一個師,進攻刻赤的部隊則有一個師另外再得到部份兵力的加強。他們的後續部隊正陸續趕來!”
舒爾卡點了點頭。
這是德軍作戰的特點,他們通常將速度最快、戰鬥力最強的機械化部隊擺在前沿用最快的速度突破,讓敵人來不及準備。
這樣做的副作用就是前方兵力不足同時後續部隊會被遠遠的甩在後頭,尤其德軍還要兵分兩路。
“在刻赤方向!”舒爾卡繼續說道:“德國人用有限的兵力進攻刻赤,其主力必然沿著刻赤半島推進!”
“是的!”
這是毫無疑問的,以兩萬人對陣蘇軍十餘萬人,儘管蘇軍士氣低落不堪一擊,但如果德軍不投入主力的話,只怕根本無法擴大戰果甚至很有可能遭到蘇軍的反撲。
“所以德軍後方的防禦必然空虛!”舒爾卡說:“我是說在刻赤半島方向的後方!”
“你的意思是……”阿歷克塞眼裡出現駭然的神色。
“是的!”舒爾卡指著地圖回答:“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費奧多西亞登陸!”
費奧多西亞是個港口城市,位於刻赤半島與克里木的連線處,同時也是刻赤半島最窄的部位……從南到北不過16公里。
事實上,這一帶遍佈森林溝壑,實際能夠進入刻赤半島的就是一條几公里的狹長通道,可以說是刻赤半島的咽喉部位。
“如果我們成功登陸費奧多西亞,那麼我們就能將德軍一分為二,甚至將進攻刻赤半島的德軍包圍在產島內!”舒爾卡說。
“可費奧多西亞已經被德軍佔領!”阿歷克塞反對道:“我們無法登陸!”
在這時代登陸戰是十分困難的,甚至被認為是不可行的,因為登陸作戰會使自己暴露在毫無遮擋的海面上,承受敵人炮火,接著還要走上海灘面對敵人的機槍。
其實這些都還算好,因為就像舒爾卡之前說的,德軍兵力不足後方空虛,費奧多西亞也是如此。
更糟的其實還是氣候和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