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舒爾卡有些奇怪,德軍是有備而來,他們應該知道“三號”坦克無法擊穿“瑪蒂爾達”正面裝甲,現在這麼急著開火不是白費力氣嗎?
接著舒爾卡很快就明白了,因為在舒爾卡望遠鏡的視野中,看到坦克後德軍似乎是在忙著什麼。
“是反坦克炮!”舒爾卡說:“德國人在坦克後藏有反坦克炮!”
這種做法很聰明,前方用坦克吸引蘇軍的目光,後方則在佈置反坦克炮,然後等坦克一讓開……反坦克炮就可以朝蘇軍坦克開火。
“可是他們的反坦克炮同樣也無法擊穿我們的坦克!”指導員說。
“不!”舒爾卡說:“如果他們會進行這樣的佈置,就說明這款反坦克炮能擊穿‘瑪蒂爾達’!”
頓了下,舒爾卡又下令道:“把命令傳下去,德國人很可能裝備了能擊穿‘瑪蒂爾達’的反坦克炮!讓坦克小心!”
舒爾卡猜的沒錯,德軍這款反坦克炮就是PAK40。
這款反坦克炮是39簽定合同開始研發的,但因為德軍現役PAK38反坦克炮還夠用,於是PAK40專案一直在不緊不慢的進行著。
直到蘇德戰爭爆發,德軍突然發現擋在自己面前的居然是像T34、KV1這樣的坦克,於是才將PAK40緊急提高優先順序。
其第一門原型炮於11月送到戰場測試,因為後勤運輸的問題,直到此時還只是少量裝備。
PAK40反坦克炮口徑75MM,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擊穿116MM的垂直裝甲。
而“瑪蒂爾達”坦克即便是裝上了附加裝甲也只有90MM厚。
於是,PAK40反坦克炮毫無疑問的能正面擊穿“瑪蒂爾達”。
當然,如果能擊穿“瑪蒂爾達”也就意味著能擊穿T34,KV1等重型坦克。
這也是第六裝甲師師長盧卡斯敢對陣近衛坦克第1旅的原因之一……他了解過第七裝甲師與蘇軍對陣的那場戰鬥,知道“三號”與“瑪蒂爾達”即便是近距離也互相無法擊穿。
如果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說德軍還依靠“三號”坦克及PAK38反坦克炮的情況下,想要與敵人遠距作戰基本是不可能的……互相無法擊穿,就只會越打越近最後演變成“肉搏”,否則德軍根本無法往前推進。
幸運的是第六裝甲師配備了9門PAK40反坦克炮。
(注:9門PAK40反坦克炮是一個反坦克炮連的編制,每門炮配炮兵5人,再加上牽引車司機、備用炮組及後勤人員,全連一百餘人)
盧卡斯相信反坦克炮可以擊毀敵人的坦克。
問題在於PAK40反坦克炮戰鬥全重1425公斤,它需要汽車牽引布署,這在戰場上尤其是進攻的戰鬥中只會成為敵人坦克的靶子。
於是盧卡斯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先用“三號”坦克發起進攻,在“三號”坦克的掩護下秘密佈署PAK40,然後只需要坦克往旁邊一讓……PAK40就可以對著目標開火了。
“我們可以開火打掉坦克!”指導員說:“如果坦克動不了,其後的反坦克炮也就無法發揮作用了!”
“不!”舒爾卡說:“我們要打的是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