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的這種“增援”讓蘇軍感到了壓力,於是對特維爾的進攻加快了腳步。
飛機一架又一架的從空中俯衝下來對河床對面的德軍陣地發起轟炸。
然而讓人感到失望的是,航空炸彈一枚接著一枚的投了下來卻沒有多少能命中目標……蘇軍飛行員在之前的戰鬥中傷亡慘重,許多參戰的飛行員都是緊急從航空學校裡調來沒有實戰經驗甚至沒投過彈的新兵。
應該說此時的情況還算好,因為隨著戰爭再往後,就連這些在航空學校裡有過飛行訓練的新兵都損失得差不多了,於是急急忙忙的訓練幾個月就派到空中參戰。
但蘇聯人就是這點不可思議,即便是這樣其空軍也能緩過氣來,甚至這其中還出現許多王牌飛行員。
不過,至少到現在這些王牌飛行員還沒出現。
最終,河對岸的房屋還是羅科索夫斯基咬著牙用火箭炮一陣亂轟才炸掉的……此時蘇軍雖然已轉入反攻,但補給依舊緊缺,這也是德軍沒有崩潰的原因之一。
然後,隨著卡圖科夫一聲令下,近衛坦克第1旅的坦克就出發了。
三十輛“瑪蒂爾達”開在前方,蘇軍士兵在後面跟進。
雖然“瑪蒂爾達”坦克各種缺點遭人詬病,但是在戰場上發起叢集進攻,在“隆隆”作響的馬達聲和履帶聲下還別有幾分威勢。
還沒開出多久,德軍炮火就實施不動攔阻射擊……不過只有幾發炮彈能打到蘇軍陣營裡。
原因是此時蘇軍在空中佔據了主動權,確切的說,是在莫斯科附近這個特定的地點,並且還是在極寒的情況下蘇聯空軍佔據了上風。
於是,蘇軍就可以用空軍壓制德軍炮火。
幾乎就在德軍開炮的那一刻,在空中盤旋的幾十架戰鬥機和轟炸機就俯衝向敵人的炮兵陣地……他們開火也就意味著位置的暴露,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就是一通狂轟濫炸。
坦克繼續前進,德軍紛紛從對岸防線中冒出頭來架起各式武器。
接著,在蘇軍坦開上河道的時候(河道寬度大約有三百米左右),隨著一聲令下德軍就開火了。
密集的槍聲和炮聲就像爆豆般的響了起來。
迫擊炮、反坦克炮、機槍……打得整個戰場到處都是雪粉,還有許多冰塊被炸飛,成為一個個鋒利的彈片四處傷人。
舒爾卡臉上就被劃了一道。
當時他根本就沒感覺,因為鮮血很快就被凍上了,戰後才生疼生疼的。
不過加厚裝甲的“瑪蒂爾達”坦克果然不負重望,子彈和炮彈打在它前裝甲上發出一陣“鏗鏗”的聲響,但它卻依舊迎著彈雨繼續前進。
其中只有兩輛,不知道是因為故障還是被打斷了履帶停了下來。
舒爾卡舉著步槍探出頭往前望。
前方河岸的高度差大慨有一米五左右,在冰雪的作用下,它成了一道坦克無法逾越的障礙。
如果沒有火箭筒的話,這場仗的確不知道該怎麼打,除非工兵能在敵人的槍口和手榴彈下為坦克鋪路。
但現在的情況卻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