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反攻的意義非同小可,德軍雖然沒有了進攻的實力,但並不代表他們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所以,如果蘇軍辛苦組織起來的反攻被德軍擋住甚至擊退,那對蘇聯軍民計程車氣來說必定是個慘重的打擊……蘇軍在精心準備下連苟延殘喘的敵人都打不過,那是否意味著等敵人緩過氣來,就是蘇軍大敗的時候了?
因此,反攻只許勝利不許失敗,至少要將敵人打退一段距離使莫斯科有防禦的空間。
在這前提下,近衛坦克第一旅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於是,近衛坦克第一旅馬上整理行裝搭乘火車趕往莫斯科。
戰士們對此都有經驗了……他們只怕是唯一一支在莫斯科保衛戰期間被兩次拉到斯大林格勒整訓然後馬上又派往戰場的部隊。
這一回花的時間更久一些,路上足足用了三十幾個時。
這是由於一路上到處都是開往莫斯科的列車,運人、運物資還有運裝備的,一列接著一列擁擠不堪。
其間舒爾卡等人甚至還看到一列火車因為事故脫軌翻倒在路邊。
事故現場一團糟,有許多傷員和物資散落在各地。
如果是在平時,應該先選擇將這些傷員從事故現場撤至醫院救治。
但戰時卻不能這麼做,因為這會延緩物資和兵力往前投送。
於是,傷員就地搭起帳蓬在冰天雪地裡宿營,趕到的工兵只是將鐵路修好恢復通車,然後列車又一列列的從事故現場開過。
對於那些在零下三十幾度在荒野中宿營的傷員……舒爾卡不知道他們的結局會是什麼。
有時候舒爾卡都會想,如果是近衛坦克第一旅的列車發生這樣的事故會是什麼情況?
想來想去,舒爾卡認為結局可能還是一樣的:還能作戰計程車兵可能會被帶走,傷員先留下。
這的確很殘忍,但卻是無奈的選擇。
更何況,那些被帶走計程車兵也未必就是好事,他們趕往的目的地是槍林彈雨的戰場。
第二天下午,火車趕到了莫斯科。
不過士兵們並沒有得到下車的允許,當然也沒有解除安裝裝備,列車在一個臨時停車蓬內靜靜地等著。
所謂的臨時停車蓬,就是一段鐵路分支,可以容火車在這裡停駐而不影響其它列車經過,頂部撐開著一個大帆布……這顯然是為了避免被敵人飛機發現然後實施轟炸的。
由於積雪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樣的停車蓬必須有人隔一段時間就對其“清掃”一次。
“清掃”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幾個十幾歲的孩子拿著一根竹竿對頂部捅來捅去,好讓積雪從上面滑下來。
他們雖然稚氣未脫被凍得滿臉通紅,但讓人意外的是腰間卻彆著一把手槍……這就是戰爭,就算是小孩也無法逃離它的魔爪。
“我們的火箭筒夠用嗎?”指導員有些擔心的問:“我們只裝備三百具!”
“如果他們後續的確有給我們補充的話!”舒爾卡將目光收了回來:“那麼應該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將這三百具集中在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