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有幾輛T26和KV1開進了地下倉庫編入了坦克第四旅。
事實上,這些T26和KV1都是指揮車,也就是配備的通訊裝置的那種,它們是來與T34一起協同訓練的。
舒爾卡從扎哈卡維奇少校那知道,這是卡圖科夫的想法……扎哈卡維奇少校打電話到醫院徵求了卡圖科夫的意見。
卡圖科夫的建議是:“有通訊裝置才有訓練的必要,沒有通訊裝置就算是訓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讓指揮車參與訓練,其它同型號坦克則跟著指揮車走!”
這的確是個辦法,不過所有人包括扎哈卡維奇少校都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為在此之前蘇軍坦克部隊就是這麼指揮的,實戰的結果顯而易見……指揮車因為走在最前面所以很容易被德軍辯認出來並搶先摧毀,接著其它坦克就失去指揮各自為戰。
如果說坦克第四旅與它們有什麼區別的話,就是多了坦克電話。
即便是這樣,訓練時間短得可憐。
“我們只有三天的訓練時間!”扎哈卡維奇少校無奈的對舒爾卡說道:“因為我們需要時間進攻!”
舒爾卡明白這話的意思。
策劃及實施炸鐵路橋用了兩天時間,訓練三天,然後就只剩下五天將反攻圖拉了。
五天……舒爾卡甚至都不確定是蘇軍將德軍趕出去還是德軍將蘇軍擊潰。
“我們要重點觀注的是掃雷坦克!”舒爾卡說。
“掃雷坦克?為什麼?”扎哈卡維奇少校問。
“我們在圖拉方向主要是用地雷遲滯德軍的進攻!”舒爾卡說:“如果掃雷坦克被德國人繳獲……”
於是扎哈卡維奇少校就明白了,掃雷坦克要是落到德軍手裡,他們完全可以憑著它直達莫斯科了。
這個問題引起了扎哈卡維奇少校足夠的重視,由此還引申出一系列的問題最後甚至驚動了朱可夫。
首先一個難題是怎麼才能保證掃雷坦克不落入德軍手裡。
這表面看起來不難,因為在掃雷坦克出故障或者即將被俘時只需要將其炸燬就可以了,這隻需要一枚手榴彈幾秒鐘的時間。
問題就在於……德軍手裡有許多從蘇軍手裡繳獲的T26。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T26,而是掃雷坦克前的掃雷滾筒。
德軍工程兵只需要將掃雷滾筒拆下然後裝到T26甚至其它坦克前就可以完美的“生產”出掃雷坦克然後向莫斯科推進。
甚至這種掃雷滾筒生產起來也不困難,德軍完全可以馬上仿製……當然,這時間可能不夠,畢竟隨著氣溫下降補給形勢嚴峻的德軍甚至連有禦寒的衣物都嚴重不足就更不要說考慮其它的了。
其次,就是蘇軍要向德軍進攻並使用掃雷坦克的話,就會在雷區裡清出幾條坦克通道。
這些坦克通道短時間很難再用地雷補上,同時還會因為積雪留下十分明顯的履帶印,於是德軍就能沿著這些履帶印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