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叢集衝鋒的情況下,戰鬥往往發生在更遠的距離……遠遠的看到敵人開始叢集衝鋒,另一方就大炮猛轟、舉槍猛打,近了就來不及了。
於是士兵當然要求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步槍,因此各國都普遍使用表尺射程達一千米的步槍彈。
事實上這時一千米的確能發揮作用,已方上千把步槍開火,密集的子彈飛射向叢集衝鋒的敵人,瞎貓碰到死老鼠都能打死幾個敵人。
但是戰爭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一樣了。
二戰與一戰的區別就在於坦克大量的使用,叢集衝鋒已被各個國家拋棄。
於是,一千米射程的步槍很快就失去作用……敵人呈散兵隊形躍進,甚至還有坦克掩護,像一戰那樣遠距離射擊能命中目標或是壓制敵人的情況已基本不存在。
甚至在坦克及其它裝備的協同下,作戰距離已經越來越近。
據統計二戰百分之七十的戰鬥都發生在400米內。
這個距離對現有的裝備很尷尬:
步槍威力太大射程太遠,於是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費……400米射程的子彈就能勝任,為什麼需要1000米射程呢?反正都能擊中目標將其擊斃,一個更大的洞還是更小的洞很重要嗎?
浪費還是其次,畢竟戰爭就是拼消耗,重點還是其後座力使它沒有改進的空間。
衝鋒槍威力太小射程達近,絕大多數只有150米射程。
於是,在150米與400米之間形成了一個火力空檔。
斯帕金考慮了好一會兒,然後就說道:“這可是個大問題,你明白嗎?”
“是的,我知道!”舒爾卡點了點頭。
他當然知道,研發一款新型子彈,就意味著要重建一整套的生產線,甚至在此之後軍隊裡還會普遍存在三種子彈,這對後勤也是個新問題。
“但我認為這是值得的!”舒爾卡說:“也必然是戰爭發展的趨勢!因為……武器裝備的研發是為戰爭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希望戰爭或是士兵適應陳舊的裝備體系!”
斯帕金默默的點了點頭:“如果選擇後者,也就是希望讓士兵適應陳舊的裝備體系,那麼他們就會被敵人打敗,也就是被敵人所淘汰!”
“是的,斯帕金同志!”舒爾卡說:“這就是適者生存,大自然的叢林法則。許多人以為我們人類已經超脫這種法則之外,但其它沒有!人類只不過……在用戰爭的形勢玩這個遊戲罷了!”
斯帕金長嘆了一口氣,用讚賞的目光望著舒爾卡,說道:“說得對,舒爾卡同志!所以,如果不想被敵人淘汰……我認為最好是現在就開始這種新型子彈的研發!”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