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情報,就連地圖都是火車站提供的一張鐵路交通圖。
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意外,開戰前沒有人會認為敵人會威脅到這裡……這裡可是莫斯科!
至於情報,所有人想的都是防禦,沒有人想進攻,於是關於克林到特維爾之間這段路德軍的佈署那是兩眼一摸黑就跟瞎子似的。
通常在這個時候,部隊應該進行一些捕俘行動然後從俘虜那獲得一些有用的訊息,比如德軍這一路上有多少兵力,分別駐守在哪裡哪裡等等。
但捕俘一般都是在夜裡進行,坦克第四旅顯然沒有這麼多時間。
於是計劃也很簡單:
“我們分成兩個部份!”扎哈卡維奇少校說:“坦克一營沿著鐵路進攻,二營沿公路進攻!”
舒爾是步兵一營,他們負責協同坦克一營,所以就走上了鐵路。
戰鬥是在傍晚時分天色還沒暗下來時打響的。
會選擇在這時進攻,是為了儘可能的爭取時間……天色不久就會變暗,等坦克出擊時就不用擔心敵人空軍的問題。
打頭陣的是第30集團軍的兵……駐守在克林的是第251師,莫斯科內務部部隊。
他們原本是幹什麼的就不用多說了,舒爾卡和加夫裡洛夫少校等人在基輔就見識過這些人的厲害。
內務部的部隊也是預備隊之一,總規模達33萬人,通常情況下他們不需要上戰場,但在莫斯科都要被攻陷兵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然而,在後方他們或許有很大的權力可以肆意調查甚至逮捕、審問等,但到了戰場面對敵人時他們就沒有任何特權。
甚至不僅沒有特權,在這場戰鬥中他們還被用於做為坦克第四旅的鋪墊……羅科索夫斯基聯絡了朱可夫,像這樣的計劃當然需要西方面軍指揮部的同意。
朱可夫看到這個計劃後很滿意,然後從上到下的命令駐守在克林的內務部第251師協同坦克第四旅作戰。
然後炮聲一響,那些內務部官兵就大喊一聲衝向敵人陣地。
不知為什麼,舒爾卡在看到這畫風時心裡忍不住有種暢快感,尤其是當那些內務部官兵經過坦克時,一個個用羨慕的眼神望著躲在坦克後準備進攻的舒爾卡等人……別提有多解氣了。
老兵甚至還衝著那些人叫了聲:“別磨蹭了,德國人在前頭等著你們呢!”
周圍的戰士們笑成一片,只把那些內務部官兵氣得臉色發白但卻無可奈何。他們總不能在這衝鋒的時候停下來處分某個被他們看不順眼的人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首先就是他們會被當作逃避戰鬥處理。
由此,舒爾卡知道有那種暢快感的不僅是自己。
甚至扎哈卡維奇還有意多等了一會兒才下令前進,這也可以說是內務部官兵平時作威作福的一種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