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黃土高原之上,土很適合建立工事。
而這一段時間,南京方面後方受到了影響,但是耿炳文手中的火器數量依然要比洪武年間多出好幾個數量級。
正面的列戰而戰,不是沒有。但是很少的。
但是佔據堅固要點等敵人進攻,夜襲,埋伏,滲透,迂迴,等戰法都用上了。這些東西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運用的形式有了變化而已。
耿炳文只要稍稍適應,就很有當年對付張士誠的風範。
奈何,耿炳文知道,自己守得了延安,甚至可以撤退幾十裡都沒有問題。瞿能想打過來,非陳屍十萬不可。但是他守不了蕭關,守不了黃河,還有其他的方面的進攻。
耿炳文守不了關中。
他的能力比去徐達,傅友德,馮勝還差了不少。讓耿炳文守一城一地,即便是到了火器時代,他只有適應了戰鬥節奏,就很容易推陳出新。搞出新的戰鬥方式。
但是耿炳文當年最輝煌的時候,也沒有真正作為一方主帥,方面大將。
這上面的缺乏,是很難彌補的。更不要說耿炳文就這麼大歲數了。讓他接受適應火器戰法已經很困難了。臨老讓老人將升個級,突破極限。就太難了。
更不要說,在這種全方面被動的情況下。
所以耿炳文就已經有預感了。
不管什麼地方,一定會有一個地方被突破的。
只是他沒有想到這個訊息來得這麼快。
不管願意不願意,耿炳文只能下令。撤軍。
耿炳文在防守上的戰術指揮堪稱藝術。即便是撤退的時候,也是如此。瞿能其實也判斷到耿炳文一定會撤退的。
更是已經下令,讓各部睜大了眼睛,不還能放過任何貓膩。
但是等他們發現耿炳文撤退的時候。只來來得及抓住一個尾巴,而且一打,這些人都投降了,一問就知道是延安本地衛所的人。
瞿能就知道,耿炳文知道這些人不可靠。很有可能會倒戈投誠,所以將他們當了棄子了。
也就是說,耿炳文這一次撤退,沒有讓瞿能站到一點便宜。
瞿能心中有一些恍惚,
他似乎想起了很多年前,跟隨父親到長興侯府上拜年,是見過耿炳文的。甚至耿炳文還與他談過軍事上的事情,對他勉力有加。
而今雙方刀兵相見,被老爺子佔了便宜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瞿能心中暗道:「老爺子,可惜了。」
耿炳文並不是沒有能力,最適合耿炳文的戰場,就是十萬人左右,防守一處要地。就好像是延安一樣。耿炳文能對抗十倍之地,也不落下風。
瞿能即便沒有用全力,但是磨了幾個月,還是耿炳文主動放棄,就已經說明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