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覺得自己就好像在補窟窿,這邊堵上,那邊又出來了。沒有任何辦法。對於瞿能玩這一手,他其實很清楚的,但是他管不到山西。
同時,他即便能管到山西,又能如何啊?
他手中的實力就這麼多。面對關中外圍的防禦戰線如此綿長,各方面都在交火,他能怎麼辦?
耿炳文早就有一個想法,不是別的。就是放棄山西與陝西一部分,或者說並不比儲存完整的山西與陝西作為作戰目的,而是以兩地作為屏障,屏障黃河潼關秦嶺防線。
這個戰略計劃,耿炳文僅僅是與京中的一些人透了一些風聲。
就沒有再提了。
因為不可能。
放棄陝西,山西。將兵力集中在秦嶺,潼關,黃河一線,就沒有必要在蕭關,乃至雁門關這些地方死磕了。大量兵力收縮。
耿炳文覺得,最少能騰出兩三十萬的機動兵力。
在防禦上是有大好處的。
但是耿炳文也知道,這個計劃,也有大弊端的。
首先是,撤離了陝西山西,陝西山西的軍隊為什麼要跟著南京走?
要知道,大明地方軍隊可都是衛所軍,他們老婆孩子都在當地。讓軍隊撤離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了,更何況將軍中家眷帶走。
那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既然如此,這些將士們為什麼放棄他們的家眷跟著大軍後撤。圖什麼?圖你打敗仗。圖你丟城失地。
畢竟,這不是一場國家之戰,而是兩兄弟爭奪皇位的內戰。這個性子,讓很多將士投降的時候,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所以,執行這個計劃的時候,就等於北方戰局完全崩盤的時候。
甚至會出現兵敗如山倒,一發不可收拾。
從而連耿炳文想要的秦嶺潼關黃河戰線都難以維持。
只是,耿炳文之所以知道這一點,還要提出這麼不靠譜的計劃,就是因為前線實在是堅持不住了。特別是延安之戰。
說起來延安之戰,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冬季,天寒地凍的,雙方戰鬥都受到了限制。也是雙方都沒有用上全力。
更是耿炳文這位防禦大師,總結榆林之戰的情況,做出新的戰略部署。如果說榆林之戰的時候,雙方還一爭奪城池為核心。
而延安之戰明顯不是了。
延安之戰的爭奪,就是一道道防禦工事,卡住交通要道的小土堆,等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讓雙方以死爭奪。
雖然雙方的戰鬥,還沒有延伸到鐵絲網與戰壕綿延數百里的情況。但其實已經很有那一個味道了。
耿炳文幾乎沒有在延安城內安排多少軍隊,軍隊全部都在外面,一個莊子,一條溝壑,一條小溪,一個山坡。都成為了雙方戰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