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想測試失敗的尹思勇,只能想辦法減少航行過程中的風險。
“黃道航線確實風險太大了,我建議改道。”米歇爾一邊說,一邊在全息星圖上畫出另一條航線。
這條航線還是從火星出發,但是方向不再沿著黃道平面飛行,而是先垂直黃道平面向北極星方向飛行一個天文單位(大約1.5億公里)。
然後改變飛行方向,平行於黃道平面向古柏方向飛行。
飛到古柏帶上方,再垂直向下飛行一個天文單位,就可以進入古柏帶內部。
雖然這樣做,會多出兩個天文單位的航程,但安全性卻提高了幾十倍,畢竟太陽系的星體普遍集中在黃道平面,避開黃道平面,就可以避開絕大部分的星體。
尹思勇思考了一會,他也認為這個方案不錯:“我同意這個方案,不過這一次的航程有點長呀,鋰碳奈米層的備用零件要準備多幾份。”
“嗯,改變航線之後,原來43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增加到了45個天文單位。”米歇爾也是大感頭疼。
要知道45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僅僅是這一次航程的前奏,後面還有更加漫長的古柏帶環繞飛行任務。
古柏帶有多長?
按照圓周長公式,圓周長=圓直徑x圓周率。
現在已經知道古柏帶距離太陽系的中心為39.5個天文單位到48個天文單位,這就是半徑距離。
直徑即為89~96個天文單位,乘以圓周率3.14,可以計算出古柏帶的周長大約為279.46~301.44個天文單位。
按照他們這艘青龍級的極限速度,一個天文單位需要41.6個小時,這需要一萬多個小時,大概500個地球日左右。
而且這還是在極限速度下的航行速度,顯然他們進入古柏帶之後,肯定是沒有辦法全速前進的。
這樣一來,他們估計要在古柏帶航行好幾年。
哪怕是核聚變動力系統在慣性飛航模式之中,是不需要啟動的,但走走停停的過程中,肯定需要反覆啟動核聚變動力系統。
尹思勇等人不得不仔細計算航行中,需要讓核聚變動力系統執行多長時間,這個資料至關重要。
不過就在他們煩惱不已的時候。
卡爾團隊聯絡上了他們。
全息通訊畫面之中。
卡爾聽完尹思勇的解釋,笑著回道:“你們的擔心,我這邊可以幫你們解決一部分,這是磁場和尾場微調程式。”
頓時一個軟體安裝包被髮送過來。
“只要你們在核聚變動力系統的智慧管理系統之中,插入這個補丁,就可以讓鋰碳奈米層的使用壽命提升30~40%。”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尹思勇鬆了一口氣。
但是卡爾卻提醒道:“別掉以輕心,這個補丁僅限於在引力干擾比較小的區域使用,你們進入古柏帶之後,有一部分割槽域是海王星的引力共振區域,補丁可能會失效。”
“我明白了,多謝卡爾博士的提醒。”尹思勇點了點頭。
很快一個星期過去了。
尹思勇所在的青龍級宇宙戰列艦,開始了最後的啟航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