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變軌。”
工作人員按向變軌開關,控制系統自動調節軌道,將環型管道的斜彎道管道連線起來。
7秒後。
電磁加速架順著軌道滑入斜彎道管道中,這也是最後一段電磁加速管道了。
當電磁加速架進入立柱型真空管道的硬管道時,火種號在海拔1500米的位置瞬間自動點火。
真空管道並沒有聲音。
但是李青葉透過溫度感測器的資料,還是看到了火種號的點火瞬間。
而此時火種號點火產生的尾焰和尾氣,則噴吐在電磁加速架的底板上,剛好給電磁加速架減速。
火種號維持著7.8公里每秒的速度,沿著真空硬管道向上飛行。
然後突破硬管道,進入真空軟管區域。
7.8公里每秒的速度非常驚人,26公里長度的真空軟管區域,只用了三秒出頭,就被火種號跨越過去了。
啵!
火種號穿透管道上方的隔絕薄膜。
然而此時已經在海拔3萬米高度的火種號,速度卻並沒有減少,以低流量燃燒的動力,足以讓其克服地球重力。
畢竟3萬米高度的空氣密度非常小,已經是近乎真空了。
而且隨著火種號越飛越高,地球的重力、大氣層空氣阻力,也會越來越小,這意味著火種號需要的動力也會越來越小。
突破阻隔薄膜的9秒後。
火種號飛越卡門線。
“芯一級分離!”
火種號的芯一級和火種號分離,火種號太空列車還有6000噸的重量,由於這一次任務是中層軌道,因此火種號的有效載荷就是3600噸,剩下的都是燃料和輔助發動機之類。
被扔下來的芯一級,並沒有報廢,而是使用剩下的500噸燃料,不停的調整下降速度,最後著陸在馬達島的東北沿海,那邊有一個專門的航天著陸場。
比起其他常規運載火箭,火種號的芯一級至少可以使用50次左右。
一方面是因為智人公司特有的一體化製造技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真空管道和電磁加速,本身對火種號機體的損害比較小。
與此同時。
火種號在衝出卡門線後。
那長度50米,直徑10米的機體,簡直是嚇死全世界。
對比一下,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就知道了,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起飛狀態是長度70米,箭體直徑3.6米,加上兩個助推器,起飛重量1400噸左右。
而火種號飛出卡門線時,就大概相當於四發重型獵鷹的起飛重量。
只要可以探測到火種號的體型資料,基本可以判斷出火種號的有效載荷了。
顯然密切關注著智人公司的全球各大航天機構和情報機構,自然不會無能到,連這種資料都分析不出來。
火種號並沒有在近地軌道磨磨蹭蹭,而是透過輔助發動機調整了兩次軌道,然後就直接飛去中層軌道。
這一次火種號的任務,就是前往智人空間站。
雖然是測試性任務,但信心滿滿的蘇長利,顯然沒有打算浪費這一次發射任務的有效載荷。
火種號將停留在智人空間站,變成智人空間站的主軸。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