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非洲地區不一樣,非洲下方是全球兩大超級地幔柱之一,還是一個不太穩定的超級地幔柱。
萬一引發地幔柱岩漿大噴發,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布朗輸入了一個資料,以今年48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開採量,並加上每年5%左右的增長率,開始模擬努比亞含水層的質量損失規模,和其內部壓力的下降速度。
超算模擬了十幾分鍾,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大約37~52年後,非洲北部將爆發一次大規模的岩漿噴發。
其噴發的規模,大概可以達到三分之一個黃石火山的程度。
如果努比亞含水層的地下水開採規模,以每年10%、20%的增長率計算,那火山爆發時間可能會更快。
翁學海苦笑起來:“人類果然比較擅長毀滅自己。”
“無論如何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布朗嚴肅地說道。
眾人討論了一會,決定聯名彙報這件事,讓總部儘快介入利比亞,最好可以控制利比亞地區,從而減少當地的地下水開採規模。
寫了緊急報告之後,他們倒是沒有太過於擔憂,畢竟就算是真出現超級地幔柱噴發,仍然沒有辦法滅絕智人公司,更何況這需要幾十年的累積。
他們又繼續研究埃及和周邊地區的地層磁場資料。
特別是剛才翁學海在大吉勒夫高原發現的熱點火山遺蹟,成為了研究的重點。
這種火山遺蹟往往有不少稀有金屬、貴金屬礦物存在。
透過對於該地區的地層磁場仔細分析,翁學海確實發現了不少隱藏在地下深處的礦脈。
雖然這只是一個推測,還需要進一步的實地勘查,但翁學海對於這些礦脈,還是很有把握的。
大吉勒夫高原的地下礦脈都是入侵型岩漿岩礦脈,以鋁、鐵、銅、金和稀土為主,還有夾雜著一些硫和砷礦物。
不過考慮到埃及周邊地區靠近非洲超級地幔柱,他在開採意見上,比較傾向於保守的儲備方案。
另外地質部也在組織人手,對全球各地的磁場資料繼續分析,希望可以找到了一些適合開採,又儲量比較高的貴金屬和稀有金屬礦脈。
畢竟隨著電熱材料和低溫超導體的應用,智人對於黃金白銀和稀有金屬的需求量,也會變得越來越龐大。
尋找新的礦脈,就成為當前的重要工作。
有了翁學海等人在埃及的研究資料,讓地質勘查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地質部在如火如荼的找礦。
而翁學海和布朗等人的聯名報告,也透過一層層傳達,最後來到了李青葉手上。
他看了報告之後,也認為不能放任不管。
在權衡利弊之後,李青葉讓外勤部和防禦部準備好計劃,未來兩三年內,要將努比亞含水周邊的地區全部納入控制。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智人在北非的各種力量也變得活躍起來。
時間在不知不覺之間,又過去了一個多月。
來到了11月7日。
李青葉離開了撣邦高原的臨時住所,前往星島的柔佛州。
就在他剛剛抵達柔佛州的甘榜城時,巴格伊拉向他彙報了一個好訊息。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