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期間沈又知靈感乍現,寫了首與電影同名的歌曲《媽媽,別走》。她當時把作詞拿給張一民去看,結果他連看都不看,直接道:“你直接拿成品出來給我聽。”
沈又知和秦科商量著一起來唱這首歌,能不能用另說,先唱出來再說。
兩人很快出了成品,讓公司音樂總監聽過並得到認可之後才傳給張一民,沒多久就收到了他的回覆,“就是它了。”
片子的後期處理進入到尾聲,一群主演開始進行密集的宣傳。今天在S市,明天就到了B市,也有參加綜藝節目的,大多數時候沈又知都不會缺席。她也會覺愧疚,認為沒有盡到相應的責任。
她只是很少上節目,不代表不會去上。最近劇組主演一同參加一個訪談節目,正是前段時間她和陸揚一同參加的《藏不住的話》。
主持人笑著調侃:“又知很少上節目,可卻在短時間內連上了兩次我們的節目,說明我們節目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不是?”
底下的觀眾很給面子地大聲附和,主持人笑:“上次是以歌手的身份來的,這次是以演員的身份來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沒有歌手有底氣吧!”沈又知實話實說。
主持人做驚訝狀,“這話怎麼理解?”
沈又知想了想後回答道:“唱歌唱了六年多,演戲卻是剛剛開始,很稚嫩,特別是和這麼多優秀的前輩在一起。”
“你認為哪個的演技最好?”
“他們都好,有時候看他們演戲既羨慕又享受,就像在電視機前看電視一樣。”
話題回到片子上,主持人開始仿問其他演員,沈又知暗暗鬆了口氣。她太少參加節目了,回答問題總會顯得拘謹。生活中她不屬於話很少的人,但是面對鏡頭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說她在熟人面前比較放得開,在媒體面前,說幾分鐘還好,一直說下去她會不知道說什麼。
接下來的訪問主要圍繞著幾大主演,間或說幾句片場的趣事,話題帶到沈又知身上她附和一下便可。節目以她和秦科一起唱主題曲《媽媽,別走》而結束。
出了片場,鄭海妮調侃她,“唱歌的時候看你收放自如,怎麼做訪問的時候這麼拘謹呢?”
因為一起相處了很長時間,沈又知倒沒不好意思,靦腆一笑:“我很少參加節目,生怕說錯什麼。”
“現在的媒體呀,即使你說得多好也會斷章取義地寫成另一個意思,沒必要在意那麼多。”
沈又知也覺得自己過份保護自己了,網上有人曾八過她的身世,富二代、被包養的新聞也出過,不過都沒太引起注意。
其實公司高層都知道她,畢竟顧震廣離世的時候她還披麻戴孝了。當時參加葬禮的都是顧家的至親好友和公司的高層,有些人是早就見過她,有些是在葬禮上見過,不過她的真正身世並沒有因此流露出去。加之她並不是聲名顯赫的人,大眾更關注的是她和陳原的各種八卦,自然不會揪著她的身世不放。
不過身世如果真的揭開了,那不管她有多努力多成功,最終都會歸功於她的背景,她並不想這樣。加上她進了這一行,如果有一點風吹草動,勢必會影響家人的正常生活,她覺得能隱瞞一時就隱瞞吧。
身邊的朋友去過她家的也就三個人,兩個高中同學和一個大學同學,而這幾人都是圈外人。她是屬於比較宅的人,參加完活動就回家的,所以很少交圈內的朋友。即使交了朋友,也是還在發展階段的。而這些朋友知道她和媽媽同住以後,一般都是約在外面見面的。
當然朋友肯定會問她的家人,她也會回答:“親生父母車禍走了,養父也不在了,現在和養母同住。”
“養母是做什麼的?”
“家庭主婦。”
“家裡還有什麼人?”
“哥哥。”
話題到這裡就會結束了,親生父母都離世了,顯然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別人也不會問太多。再說人家在媒體面前從不談家人就知道人家是不想說的了,他們也就聰明地不會問也不會說太多。
想到這裡,她又看了看顧叢,因為他的低調,即使朋友來了也不懷疑他的身份。況且那時候兩人關係很差,顧叢即使看見了她的朋友也不會多加理會。不過也因為沈又知帶朋友來家裡的次數不多,所以來了也很少能遇見他。
“陳阿姨,今天多加幾個菜?”顧叢合上膝上型電腦,並不理會沈又知的目光,朝廚房正在做飯的陳阿姨說道。
沈又知疑惑道:“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啊,家裡有客人嗎?”
“齊翼待會要過來吃飯。”顧叢解釋道。
“哦。”
齊翼三年前從國外歸來,恰逢當時行智文化傳媒的負責人離職,作為好友的顧叢便找到了齊翼,希望他來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