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劍通小家子氣,蕭峰經受三大考驗,立了七大功勞,方才成為幫主,乃歷代幫主最為困難的繼承者。
說是汪劍通傳位,可憑蕭峰當時的武功和功績,他不是幫主誰是幫主?
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那些看似鐵骨錚錚的丐幫長老,在逐走蕭峰後,遊坦之僅憑武功便壓服所有不服之人。
阿紫在丐幫為非作歹,又有哪個長老敢多說半句廢話?
對阿紫有半句重話,遊坦之可是真的會殺人,而且殺起人來毫不猶豫!
不要怪人看不起丐幫,丐幫長老自己骨頭軟,欺軟怕硬,貪生怕死,難道能指望別人理解他們的“大局”?
蕭峰到來不久,蕭遠山也來了。
玄慈越眾而出,道:“蕭施主,當年之事,是我受人矇蔽,對你不起,這三十年,貧僧日夜覺得悔恨。”
數月過去,玄慈變得面黃肌瘦,神色甚是悽苦,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
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擺出這等悽苦的姿態,任誰也會有三分同情。
蕭遠山冷笑道:“悔恨?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兒不成?你若有半分悔恨,便不可能安心當三十年少林方丈!”
悔恨的表現有很多種。
承認錯誤,贖罪,改過。
世上無人不會犯錯,沒有十全十美的聖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玄慈這三十年間做了什麼?
一、安安心心當方丈;
二、與葉二孃生了個兒子;
他向誰承認過錯誤?他有過什麼贖罪的舉動?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憑什麼說他改過,說他有悔改之心?
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李瑾瑜不喜歡這種玩笑。
李瑾瑜非常明白,嘴上說的只是找藉口、撇責任、裝模作樣,越是強調有悔過之心,便越顯得虛偽。
一個犯過無數大錯,卻毫無半分悔改之心的偽君子,死的時候卻讓人覺得敬佩,這完全不符合公理正道!
嶽不群做了錯事,所以嶽不群死前成了太監,眾叛親離,身敗名裂。
玄慈的錯事比嶽不群更甚千倍,虛偽比嶽不群更甚百倍,憑什麼能夠有好結果?佛法能大過道義不成?
佛法不能大過道義,也不可能大過王法,所以今日玄慈註定無法維持他的假面具,註定要露出虛偽的真面目。
玄慈先前那句話,原本讓人覺得他有悔改之心,蕭遠山一句話,卻讓眾人明白,自己險些被玄慈矇騙。
以蕭遠山的智計,還有他滿是仇恨和莽撞的腦子,自然想不到這些。
這都是李瑾瑜教的。
蕭遠山原本覺得李瑾瑜多慮,覺得李瑾瑜未免有些陰暗。
如今看來,李瑾瑜智慧通達,深知人心叵測,不得不防。
玄慈低眉說道:“方丈之位,如何能輕易退卻?門派所託,貧僧不敢有絲毫辜負,並非是貪戀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