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在山上待了數日,早晚聽少陽子講經論道,白天寄情山水,夜裡神遊太虛,餓了採摘漿果,渴了暢飲山泉,或乘鶴戲雲端,或倚鹿奏短笛,過的逍遙自在。
柳芸整天和他一起遊山玩水,師兄師姐則是每日潛心修煉,除了聽早晚課的講經,其他時候很少露面。
一日晚課,少陽子講完了一卷《道經》,將楊素留下,對他說:“我觀你根骨不佳,難成仙道,久居山上,不過是蹉跎歲月,不若及早下山。”
楊素再拜,泣聲求道:“弟子本是山城一乞丐,機緣之下,得上仙山,甘願終老於此,侍奉老仙師左右。”
“事難成功,豈可強為?況且仙道一途,九死一生,似你這等平庸之輩,不過是枉送性命,又是何苦?”
楊素聽少陽子說的如此決絕,只得作罷。
少陽子又將酒壺拿了出來,還到楊素手上,說道:“這酒壺不是平常之物,乃是一件法寶,正是靠著它,你才撿回來一條性命。”
楊素大吃一驚,沒想到竟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酒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李老頭又是什麼人?
少陽子接著說道:“此物雖一時改了你的命數,終不是長久之計,你身懷至寶,難免他人不生覬覦之心,謀害於你。你下山之後,切勿在人前賣弄,否則必招禍患。”
“弟子明白了。”
第二日一大早,師姐便領著楊素下了天劍山,天劍山下有一座堅城,名叫雲中。城裡歌臺舞榭,月殿雲堂,商鋪林立,車水馬龍。
雲中城是中原在北方的要塞,城裡除了討生活的三教九流,多是軍戶出身的子弟,這些軍戶在此城繁衍了數百年,世代享受朝廷的俸祿。這種地方自然有很多家鐵匠鋪,有大有小,有繁有簡。兩人走進了最不起眼的那一家,鋪子裡只有一位打鐵的老師傅,正在鑄劍,他的手法極為簡練,三淬兩錘,一把劍便成形了。
楊素正驚歎時,老師傅卻已經將這劍扔回了熔爐裡,他生生忍了回來,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心裡想,那把劍再不濟,多錘鍊一下也就能用了,這怪老頭卻直接就回爐了,豈不是白白浪費功夫?
老鐵匠姓王,出生在京師的一個鑄劍世家,因為祖傳的手藝非常精湛,他的鑄劍師之名傳滿京師,豪強貴族排著隊爭搶他的作品。這樣的成就,難免受人忌恨,有人買兇屠了他滿門,若不是天劍山的人正好路過,他也逃不出那場災難。
王鐵匠回頭見了天劍山的人,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了上來,神態十分恭謹。
“月姑娘下山找我?有事交代麼?”
“這位少年無依無靠,你收他做個學徒吧。”
“姑娘放心,只要老頭子還沒餓死,就會給他一口飯吃。”
師姐沒有再多說什麼,徑自走了,她本來就不大愛說話,更不願過多沾染這紅塵俗氣。
王鐵匠笑著打量了一陣,問他叫什麼名字,楊素如實說了,他還想再說點其他的,但是被不耐煩地打斷了。
“有名字就夠了。”王鐵匠接著掄起了他的大鐵錘,“以後,你就聽我的。”
鐵匠鋪的日子簡單枯燥乏味,每天就是一遍遍地掄錘子,直到筋疲力竭,王鐵匠允許他休息一會接著繼續幹,沒完沒了。
一日又一日,兩人逐漸熟絡了起來,說的話也多了些,王鐵匠很滿意這個小夥子,他自己鑄造的鐵劍多半都熔掉了,唯獨楊素那半生不熟的手藝打出來的傢伙,被他大搖大擺地放上了鋪面。
楊素很是不解,就問:“王師傅,難道我打的鐵器,比你鑄的劍更好麼?”
王師傅哈哈大笑了起來,他的性情不再那麼悶了,越來越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