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融資券是由企業發行的無擔保短期本票,購買人,只能是具有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資格的機構投資者。
幻想是在明珠市上市的公司,短期融資券的發行是在明珠市,但是購買方一般都是國內本土的銀行。
對於國內銀行來說,還不如直接給貸款利索一些,好歹還能要點抵押物,而短期融資券是純信用的票據。
而對於像幻想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境外短期融資券的利率,一般高於境內同期銀行貸款。
所以,這完全是脫了褲子放屁,對於此刻的幻想公司而言,除了寫寫錦繡文章有用外,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有的時候無怪企業的管理層有這樣那樣的動機,而是‘廉價投票權’在作祟。
國企改制,永遠都是在‘過分的行政干預’和‘內部人控制’之間游來蕩去,無法達到真正的默契。
“拿到融資之後,我們也學學吳楚之的帶量採購,你還別說,這小子這招其實挺有效的。
我們如果能夠把因特爾一個季度市場奔騰4代配額給全部吃下來,家用品牌機這個市場份額,也就算我們全部獨佔了。”
楊志遠聞言有些疑惑,“老師,可是果核……”
智傳柳暗自在心裡嘆了一口氣,這徒弟著實有些笨!
想換一個!
不過眼下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將就了吧。
畢竟自個兒以後是要慢慢在形式上淡出管理層的,像楊志遠這樣忠心的傀儡,很難找。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楊志遠能力也足夠,還會這麼忠心嗎?
“果核,莪們在戰術上要重視他們,但是在戰略上我們得藐視他們。
志遠吶,時代變了。隨著加入wto,計算機過往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了。
沒有吳楚之,這場價格戰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要先下手為強。”
從推測吳楚之的戰略意圖開始,智傳柳的思路也被開啟了。
吞併興天下,取得板卡成本優勢只是吳楚之的第一步。
後續的重點是在於果核的硬體研究院,這是一場豪賭。
攀科技樹,從來都是賭命。
而吳楚之則更加激進,他在賭國家的未來發展。
要知道,這世紀初,行將崩潰才是主流的社會思潮。
自從大毛被幹趴下後,所有人都開始了悲觀。
進入21世紀後,對華國而言最大的影響事件就是加入了wto,融入了世界分工體系。
再加上2001年左右網際網路的興起,為民眾聚集提供了天然的聯絡工具,最終提供了充足土壤。
事情的發展,20年後的我們都知道了,但是在當時,行將崩潰,很多人都信了。
甚至可以說,當時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信了。
只不過,有一部分人,不認命。
站在現在我們可以說當時的愚昧,但是回到那時,誰又能理性的思辨呢?
智傳柳開始有些理解吳楚之的思路了,這小子從一開始介入這個行業,就準備舉起價格屠刀。
而這柄屠刀,看似砍向了國內友商,實際卻是儘早的讓果核提前構築著國內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