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建議把國有股平均分給老百姓,章唯贏則更徹底。
除了建議拿出國有上市公司的40%股份外,他更進一步提出把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拿出一半來分給老百姓,讓每個華國人都變成漂亮國債券的持有者。
他還算了筆賬:“這兩個加起來一共是13萬億,發到每個人手裡是1萬塊錢,五口之家將分到5萬塊,這將是非常大的財富效應。”
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章唯贏在這裡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分外匯儲備在技術上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
這個提議就很雷人了,這到底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
不過結合著以前的“章式定理”,吳楚之不得不帶有惡意的懷疑是後者。
《金融時報》記者克里斯蒂亞·弗裡蘭在《世紀大拍賣》中是這樣描述的。
北極熊在“休克療法”的指導下,天真地將國有企業的股份透過有價證券平等地分給了每個國民。
而結果卻造成了世界轉型史上最大的一次資產瓜分和財富集中, 均分不但沒有出現“均富”的結果, 卻以奇蹟般的速度將財富集中在少數壟斷寡頭的手裡, 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不公。
歷史殷鑑不遠, 章唯贏此時說提出的方法,居心何在呢?
至於章唯贏‘窮人上不起大學, 是因為學費太低’、‘百姓看不起病,是因為醫療資源太便宜’諸多如此奇葩的論調,就不一一列舉了。
“為什麼企業家在市場的均衡發展當中如此重要?這個論述也是系統的、有說服力的。
當然我自己本身有一些理論創新,尤其是關於資訊不對稱這一塊,市場怎麼執行的。
傳統的經濟學對市場的理解只是一個價格,忽略了企業家,這個假設就不需要企業家。
沒有了企業家,只是價格,像一個非人格化的力量調配資源。
但是存在資訊不對稱,買的人和賣的人之間達不成一些交易,這些交易本來應該沒問題。
對你值兩塊錢,對我值三塊錢,兩塊五賣給我,每人賺五毛錢好處,因為資訊不對稱我不知道這個值兩塊還是值一塊,那最後交易就達不成。
這些說法都有問題,沒有理解市場當中的企業家和企業。
企業是一個市場聲譽的載體,企業不是一個生產函式,不是投入變成產出。
企業是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下,每個人犯了錯誤要承擔責任的,每個人說假話、騙人,要承擔責任的。
市場本身就是解決非對稱的機制。
事實上市場本身創造非對稱,如果市場不能解決非對稱,就不會創造非對稱。
所有分工、專業化都帶來非對稱資訊,如果你說非對稱資訊導致市場逆向選擇,市場失靈了,那市場從來不會存在,它一出生就是失靈的,是畸形兒。
我對這些錯誤的反駁,是獨特的理論,在西方的學界裡面也沒有,是我自己這麼多年努力去理解這個市場形成的思想。
企業家精神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
現在講的所謂‘產能過剩’,實際上是企業家沒有創造出消費者喜歡的新產品,沒有把增加的財富變成新的市場。
華國的企業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人們不斷增加的收入變成真正的市場。這靠傳統的產業、傳統的產品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靠創新……”
章唯贏的話將企業家抬得很高,這引起了臺下學生們的疑惑,“章教授,新古典經濟學裡也有廠商理論,廠商理論和您的企業家理論有什麼區別?”
章唯贏笑了笑,“盡信書不如無書!廠商理論和企業家理論是不一樣的。
廠商面對是確定的世界、給定的技術,企業家是改變這個世界的,是創新的,不斷創造新的東西,面臨的不是一個確定的世界。
廠商理論,我們一般叫黑箱理論,企業怎麼執行是不管的,只知道它最大化利潤,它是一個完全非人格化的。
其實按照新古典的模型,你有一個計算機就可以決策了。
但是企業家靠的是他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