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非常有用,法蘭西必勝,我們能戰勝任何困難!”迪博揮舞著書本,“我,迪博·彭龐,文化與通訊部第一部長,在此表示,將永遠和民眾站在一起。”
現場先是捧哏的水軍,跟著歡呼“法蘭西必勝”,隨即,被感染的路人也加入。
這段發言,和火上澆油差不多。
更多的失意者、失敗者、孤獨者、邊緣人群購買此書。
顧陸之名就伴隨著書籍遠揚法蘭西。準確來說,一夜天才已讓他揚名,此次更徹底。估計用不上多久,姚小駒就能收到要引入作品的邀請了。
“重振希望運動成功”獲益最大的是迪博,才剛上任就取得了巨大的功績。
《環球時報》駐巴黎記者小詳,看見了法蘭西《世界報》的頭版頭條,首個反應——
“現在連世界報也開始搞抽象了?”小詳的樣子困惑。
“迪博的鼓舞,翻譯作品讓法蘭西充滿希望”
主標題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副標題:“顧陸為鼓勵朋友的作品,鼓勵了所有法國人,屬於每個法國人的《給迪博書》。”
“gulu,就是顧陸,推翻巴士底獄紀念日時,這名字也短暫的出現了。”小詳接著看,本以為是搞抽象,沒曾想內容比現實內容更誇張。
一個華夏人讓法蘭西重新偉大……哦不對是備受鼓舞,哪怕有理有據,小詳也要出門檢視訊息的真假。
到達書店,那黃色封皮的書籍格外惹人注目。
確確實實都是法國人在購買,並非是在法華人。
小詳觀察了很久,也利用報社記者的身份,採訪了幾個買書人。
“聽朋友推薦,來購買的”“我有個朋友看完之後沒什麼感覺”“聽說是非常好的一本書”等等。
也沒那些報紙說得那麼神奇。
緊接著小詳又在推特上檢視相應的關鍵詞,網際網路都是在分享這本書帶給自己的勇氣。如果只看網際網路,好像大部分法蘭西人都被《給迪博書》鼓舞了。好熟悉的新聞統計手段,底層失語,網際網路的小部分代表整個國家的大部分。
“這樣下去,這本書會成為國外的《狼道》《斷舍離》啊。”這兩本書是最常見的實體書,只要有一個小書櫃的家庭,基本都能瞧見。
但話又說回來,一個華夏作家的作品在海外收穫如此的高人氣。小詳肯定是選擇最受歡迎的真相,腦中草擬稿件的題目《憑什麼是顧陸!》。正巧身為駐法的記者,他也知道一點小道訊息,過兩天文化與通訊部就要頒發給顧陸,藝術及文學司令勳章了。
屆時把兩件事疊加報道,再把查詢一番書籍具體的銷量。
真相也有好幾種,好比小詳選擇的這種,難道不真嗎?法蘭西好幾個權威媒體都報道了。即便大部分報道內容都偏向迪博,可你就說吧,這書作者是不是顧陸?!
不得不說,《環球時報》的記者小詳這個選擇是對的,因為當前還還不算擴散開——至少法蘭西精英階層,和駐華大使館的法蘭西人目前還是沒收到風聲……
風向東南,今日飛機平穩。
獅城樟宜機場的6號出口,人們在此處集合。
“怎麼老師還沒來?”顧陸摸出手機看了兩次。
主要航班資訊也沒顯示晚點,難道是拿行李有點問題?
剛預備打個電話過去問問,就聽到一道熟悉的男聲,由遠及近的傳來。
屈老師快步走過來,拖著行李箱,在靠近六號門旁邊時,還抬步小跑。
“慢點,屈老師你慢點。”顧陸在人群裡鎖定屈老師,就上前兩步。
主要是屈老師,四十多歲的年齡,本來正是奮鬥的年齡。結果身體一點也不好,一米七居然才一百一左右。屈老師還蓄著長髮,從背後看,乍一看像個身材曼妙的女生。
“陸教授呢?”顧陸往後看了看。
顧陸口中的老師並不是屈老師,而是這次領頭的陸教授。
“上飛機時,因為行李有點問題,所以改簽了。”屈老師補充,“不用擔心陸老師,這情況也比較常見。”
比較常見……好的,顧陸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陸教授不擇床,卻有些擇枕頭,基本要用自己的枕頭才不會失眠。
無論是習慣,還是行李作用,陸教授公務外出,肯定不能無精打采,拿上小枕頭很重要。
那麼這麼重要的小枕頭,為什麼屢次記不得呢?不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