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王晉武神色遲疑,朱慎錐開口問道:“我朝自土木堡之變後,朝中勳貴中堅幾乎一掃而空,蒙古人入關京師危在旦夕,於少保臨危受命,以兵部尚書之職臨時接手朝政,這才力挽狂瀾,保住大明天下。”
“於少保為國志誠,對朝廷忠心耿耿,正是因為有他在,我大明才能在如此鉅變得以延續,要不然恐怕當時大明就亡了。”說到這,朱慎錐長嘆一聲,于謙於少保之事大明沒人不知道的,雖然土木堡一事發生太過蹊蹺,最終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後人說法不一,可不管怎麼說,在當時情況下於謙對國家的確有功,也正是因為他的挺身而出,這才穩住了政局。
“於少保當時以文臣掌控軍政,雖事出急迫,但也算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在朕看來於少保當年的做法除去公心外,恐怕也有幾分私心,正是因為他的緣故,這才導致了之後大明朝堂格局之大變。”
“陛下的意思是……文武之爭?”
朱慎錐點點頭:“於少保以兵部尚書之職收攏軍權,而當時五軍都督府因勳貴中堅大部分亡於土木堡,剩餘者雖保得性命,卻嚇破了膽子不堪重用。為守京師,在這種情況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授命於少保便宜行事,這才能力挽狂瀾,可於少保雖忠心於大明,但他畢竟也是文臣,作為文臣,文武之別不可避免,以其身份趁此機會削弱五軍都督府職權,改其職為文臣掌控,這也是難免的。”
“不管於少保當年究竟是怎麼想的,或許他只是打算壓制武將一頭,從而轉為以文馭武,可實際上自英宗朝之後,我大明武臣的政治地位就一落千丈,五軍都督府職權被兵部佔去大半,再加上勳貴中一直沒有什麼人才,時間越久,這文官的地位越高,武將的地位也就越低,最終導致文貴武賤的結果。”
朱慎錐這番話讓王晉武無話可說,作為武將中的代表他太瞭解這個情況了,在之前大明文貴武賤的情況已到了無法描述的地步,一個堂堂三品高階武將,面對一個區區七品文官政治地位根本不對等,哪怕文官的級別再低,面對武將也高人一頭,動不動就當面訓斥,甚至羞辱之舉更是尋常。
而武將也是如此,就如被打斷了脊樑骨的狗一般,見到文官就搖尾乞好,猶如看見主人一般。如此一來,大明的軍隊還能有什麼用處?而且軍隊中往往會安插文官職務,別看這些文官職務不高品級又低,可偏偏作為一軍主將的武將居然要聽對方的安排。
如果這文官懂些軍事還好,至少不會亂插手亂指揮,可一旦只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的貨色,那麼這樣的軍隊還能打什麼仗?
當年努爾哈赤剛剛崛起,萬曆皇帝派兵征討,薩爾滸一戰的結局不就是如此麼?如此大戰不信武將,反而用文官作為三軍統帥,而當時統帥大軍的是楊鎬,楊鎬此人雖是兵部侍郎,也曾經歷過朝鮮戰爭算得上朝中“知兵”之臣,可他在軍事的能力卻只是普通而已,而且楊鎬性格驕橫自大,根本看不起努爾哈赤,去了遼東後自以為是,作戰指揮一塌糊塗,還不注意保密,導致軍隊還沒開拔他的作戰計劃就被努爾哈赤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這種情況下,楊鎬率領的軍隊不敗還有天理?而楊鎬之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官領兵作戰的緣故。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正是如此,薩爾滸之戰的慘敗這才導致了大明在遼東的主要軍力損失慘重,從而使得努爾哈赤的後金就此崛起。
之前說過,文官領軍是未來的趨勢,可這所謂的文官領軍指的僅僅只是文官治軍和掌控軍隊的部分實權,而不是讓文官去帶兵去打仗。這是完全兩個概念,一旦所有軍權全部歸於文官掌控,就連戰場指揮權也落到文官手裡的話,那麼這對國家絕對不是好事,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在後世所謂的文官領軍主要負責對軍隊從最高層的掌控,再包括後勤、軍械、基建各方面。此外文官還負責控制對戰爭的發動與否,作為決定戰爭是否要打還是不打的大方向政策等等。
而在這些情況之外,實際戰爭指揮依舊是以武將來負責的,其中就包括總參議府(總參謀部)和各級將領。也就是說文官決定打還是不打,武將負責如何作戰,這才是真正的文官領軍。
這種情況直到朱慎錐入京後才有改變,也正是因為這個改變朱慎錐才能一方面在長城抵禦住外敵侵犯,另一方面用國內的軍隊圍剿流寇,最終解決了近十年的流寇之患。
但這還遠遠不夠,提升武將政治地位迫在眉睫,如果現在不做這件事,恐怕過個十年或者數十年,隨著朱慎錐的逐漸年邁老去,或者新帝登基後,文貴武賤的情況依舊會繼續出現,而到那時候如果再沒朱慎錐這樣的強勢人物出現,大明不可避免地會繼續滑下深淵,最終覆滅。
政治的關鍵在於平衡,治國和治軍也是如此。讓王晉武入內閣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只有未來內閣成員中必須有軍方的代表,能夠在內閣和朝堂有一席之地,那麼這種情況才會徹底扭轉,併成為制度延續下去。
王晉武默默想了片刻,正色對朱慎錐道:“臣明白了,既然陛下讓臣入閣,那麼臣就入閣。”
“好!”朱慎錐見他懂了自己的意思很是高興,笑著點頭道:“你回去準備一下,過幾日就去內閣上任,等到了內閣後多聽少說,政務上自有首輔同其他閣老處置,但凡是牽涉到軍事方面的,該如何就該如何,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定不負陛下期望。”王晉武正色回道。
在乾清宮說完了事,朱慎錐就擺手讓王晉武回去了,離開乾清宮後,王晉武邁步出了皇宮,哪裡都沒去徑直就回了自己的府邸。
到了家中,妻子孫氏得知王晉武回來了,從後宅迎了出來。
“你怎麼出來了?這身子不便就在屋裡歇著唄。”見妻子挺著個大肚子,王晉武連忙上前攙扶著,扶著她坐了下來。
“老爺難得回來,我總得來迎一迎,我這身子無妨,都生了三個孩子的人了,早就習慣了。”孫氏笑盈盈地說道。她和王晉武已有了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又懷了一胎,看這肚子過不了三個月應該就能生了。
“就算這樣也得注意,這天剛回暖可依舊冷著呢,你身子不便萬一磕著了可怎麼辦?”王晉武忍不住對妻子埋怨道,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直到如今王晉武都沒納妾,只有一個正妻。
孫氏倒是和王晉武提過幾回,說什麼現在老爺已是爵爺,大明的頂級勳貴,家裡就她一個正妻有些不妥,勸王晉武納妾,也好自己不便的時候身邊有多幾個陪伴的人。不過這都讓王晉武給拒絕了,王晉武一方面沒這個想法,第二方面他也忙得很,平日經常都在軍中,,每月回府的日子沒幾日,哪裡有這個念頭。
聽著丈夫的埋怨,孫氏心中很是甜蜜,別看王晉武一介武夫大大咧咧,可他對老婆卻是真的好,這點孫氏深有體會。
“我曉得了,以後老爺回來我就在後院等您。”孫氏笑著回道,接著有些好奇地問王晉武今日怎麼回府了?這不年不節也不是休沐的日子,按理說王晉武應該在軍營中才對,像這樣突然回府的情況很是少見呢。
“陛下今日召我進宮。”王晉武淡淡說道,端起僕人送來的茶水喝了口,對妻子問:“你知陛下讓我進宮為何麼?”
“這個我怎麼知道?我就是一個婦女,國家大事從不關心,你要問我可算問錯人了。”孫氏笑著道,不過她神色中同樣帶著好奇,皇帝召見王晉武?難不成要用兵打仗了?聽說遼東那邊皇太極死了,換了個娃娃的偽帝上臺,大明是打算趁此機會出兵遼東,一舉解決建奴?
王晉武嘆了口氣,正當孫氏以為他會說什麼的時候,王晉武卻告訴了她一個從未想過的答案。
“什麼?老爺您莫非在說笑不成?”
“這等大事我能說笑?”王晉武見孫氏詫異莫名,苦笑道:“這可是實實在在的事,陛下召我入宮是打算讓我入內閣當閣老,而且正式任命恐怕就在這幾日了……。”
“當閣老,可老爺您是武將勳貴啊!如何能當閣老?”
“我也是這樣和陛下說的,可你知陛下是如何講的?”
“陛下如何講?”孫氏好奇追問。
王晉武當即就把朱慎錐對他說的那番話告訴了孫氏,孫氏聽完後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什麼。
“陛下用意深遠,我大明文貴武賤的確是要扭轉一二了,讓老爺入閣是著好棋,一旦老爺當了閣老,老爺作為軍方大將在內閣佔據一席之地,武將地位必然提升,雖達不到開國之初武將格局,但改變目前情況卻是能做到的……。”孫氏說到這遲疑了下,繼續道:“可如此一來,老爺就成了眾矢之的,以武將入閣老爺算是第一人了,而且老爺和陛下的關係又有所不同,我怕就怕到時候朝中針對老爺的人會做些事出來,朝堂不比軍中,那些讀書人心狠手黑,老爺您不可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