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苟在明末當宗室 > 第九百五十章 見招拆招

第九百五十章 見招拆招

王晉武苦惱道:“這也是我所顧慮的,上陣廝殺我不擔心,無非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罷了,可朝中的那些事卻非我所長,一想入了內閣要和那些大頭巾天天打交道,我這腦袋就大了一圈。陛下讓我入閣有著深意,可如入了閣後做不好事,辜負了陛下重託,這豈非對不起陛下信任?”

孫氏默默點頭,王晉武的擔心不是沒有問題,王晉武一直都在領兵,和朝中各部他交往極少,也就因為軍中事和兵部打過交道罷了,更沒當過半天軍職之外的職務。現在突然一下子成了內閣閣老,而且是軍方在內閣的代表人,先不說朝堂眾臣的態度,等進了內閣後究竟怎麼做,又如何當好這個閣老,王晉武心裡一點底都沒。

雖說朱慎錐今天提點過他,告訴他進了內閣後記得多聽少說,可也點出了一個關鍵就是但凡牽涉到軍事方面的問題,王晉武必須要在軍事角度來進行判斷,哪怕內閣中意見不同,他王晉武也應當據理力爭。

可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而且王晉武擔心的是自己算計不過那些文官,要知道這些文官一個個都是絕頂的聰明人,說話往往說一半藏一半的貨色。王晉武一介武將,平日裡習慣的是直來直往,和這些人共事,他心裡發虛呢。

“不如問問大哥?”孫氏想了想開口建議。

“大哥?”王晉武一愣,這才反應過來孫氏指的是自己的大舅哥孫傳庭。

“大哥進士出身,在官場多年,對於官場之事別人不清楚他自然是知曉。而且大哥如今身為陝甘總督,乃朝中重臣,你如對內閣事有所不解請教於他,他或許能幫上一二。”

王晉武頓時眼睛一亮,抬手一巴掌就拍在了大腿上:“對啊!我怎麼就把大哥給忘了呢?”

原本王晉武還想去問問徐憲成,可卻覺得有些不便,畢竟徐憲成和他都算是外戚,可偏偏自己入了內閣徐憲成卻沒入閣,萬一徐憲成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去問了反而討個沒趣。

至於張錫鈞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王晉武知道張錫鈞和自己不一樣,張錫鈞從來就是朱慎錐的人,雖然兩人有些交情,可交情只是尋常。再加上江南案後,張錫鈞一直呆在南直隸未歸,據說朝廷打算在南直隸另設總督一職,而這個總督的人選就是張錫鈞。

現在孫氏突然提到了孫傳庭,這不就是最好的人選麼?無論是親疏還是身份和地位,孫傳庭文武雙全,這位大舅哥的本事王晉武一向是敬佩的,求教於他豈非更好?

想到這王晉武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孫氏真是賢妻也!就這樣!找孫傳庭求助,以孫傳庭的能力必然能幫上忙,越琢磨越覺得好,王晉武哪裡按捺得住?當即起身就給孫傳庭寫了一封信,信中仔細告知了自己即將入內閣的事,並把皇帝的意思表達了一番,等寫完信蓋上火漆,派人快馬送去西安,王晉武這才鬆了口氣。

朱慎錐的動作很快,幾日後朝會上他先是同意了內閣閣老劉宇亮的辭職,並對這位老臣多有嘉獎,給了相應的退休待遇,放其離京回鄉養老。

劉宇亮離開內閣後,內閣中就空出了一人,還沒等大家摩拳擦掌意圖爭奪這個空缺的時候,朱慎錐直接就先宣佈了增補入閣的人選。讓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這一次增補入閣的人既不是錢謙益,也不是楊嗣昌,更不是張錫鈞、徐憲成等人,而是誰都沒想到的王晉武。

所有人都沒想到皇帝不按常理出牌,居然選了一員武將勳貴入閣,這可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所未有的事。

當聽到王晉武入閣的決定後,不少人當場就表示反對,並意圖極力阻止此事。道理也很簡單,所有文臣向來都把內閣視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這些文官看來內閣就是文臣的地盤,而且文臣都以入閣乃至當首輔為自己的仕途的終點,而現在突然一個武將入閣,這直接就打破了文臣掌控內閣的慣例,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忍受的。

一旦開了這個例子,那麼一直以來的文貴武賤情況就不復存在,壓制了武將足足近兩百年的文官集團在政治上的根基就會產生動搖。而且在文官集團來看,以武人入閣等於開了武將干政的先河,這並非是件好事。唐代藩鎮割據,武人禍亂朝綱之事為前車之鑑,正是因為如此宋朝時皇帝同士大夫共治天下,打壓武人,這才有南北兩宋享國三百一十九年的成果。

而大明開國之初雖也經歷過短暫的武將勳貴勢大的情況,但僅僅數十年後這種情況就徹底扭轉,從而大明進入了文官治國的狀態,武將地位被不斷打壓,其目的就是要消除武人干政,削弱武將尾大不掉影響朝政的問題。

可現在皇帝突然要把武將放進內閣之中擔任閣老,這不僅是動了文官集團的蛋糕,更是觸及了他們的底線。

一時間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每日裡都有不少奏摺如雪片一般湧來,這些情況的確讓朱慎錐感受到了極大壓力,甚至還有些愣頭青居然以死相挾,要求皇帝收回成命,阻止王晉武入閣。

面對這樣的壓力,朱慎錐雖早就有準備,可也沒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反應。不過朱慎錐非但沒有退縮,反而堅定了讓王晉武入閣的信念。

自己作為一個以武力登基成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安排內閣成員問題上還遭受了這樣大的阻礙,那麼其他皇帝所面臨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見自英宗朝後,為何幾任皇帝都一直想改變軍權被文官集團所把控的局面,甚至扶持起司禮監和內閣爭鬥,不就是因為文官集團的權力已大到了連皇帝也忌憚的地步麼?

而且大明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情況,文官集團的尾大不掉是一個重要問題,這也是後來大明朝堂中黨爭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在大明的情況雖有所好轉,可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在自己手上不能徹底扭轉這種情況,長久下去大明依舊會變成原來的樣子,而到那時候大明就徹底沒救了。

連自己做這件事都如此困難,換一個皇帝哪裡能幹得成功?當年的正德、嘉靖、隆慶包括萬曆和天啟這幾位皇帝難道他們看不到問題的所在麼?答案當然不是,這些皇帝都不是傻子,他們當然都看明白了,也做了一番努力,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成功,而其中正德和後來的天啟皇帝死的莫名其妙,嘉靖和萬曆這對祖孫心灰意冷直接躺平,不正是因為如此麼?

這件事必須要幹,而且絕對不能退讓。朱慎錐心裡很清楚一旦退讓就再也沒改變的可能了,而且自己做不到,自己的兒子、孫子恐怕更做不到了,既然如此,那就讓自己來做吧,只要軍權在手,哪怕阻力再大,王晉武入閣也是勢在必行。

為此朱慎錐採取了多重手段,一方面堅決不肯收回成命,一意要王晉武入閣。而且他還說明一點,以後內閣成員必須有軍方代表在,這點將從永明朝開始成為“祖制”,一直延續下去。

至於反對的臣子們,如只是頭口喊喊的朱慎錐直接裝聾作啞視而不見,假如鬧的厲害的他也不手軟,找理由打板子的打板子,罷官的罷官,他可不是普通的皇帝,當年天啟皇帝都不慣著這些人,朱慎錐就更不用說了,何況這些反對的官員中大部分都是政治投機者,無非為了反對而反對,用其邀名罷了,這些尸位素餐的傢伙處置也就處置了,根本沒必要慣著。

此外朱慎錐拉攏了大明軍方包括勳貴,讓這些人堅定站在自己這邊和文官集團抗衡。而大明軍方和勳貴們大部分對此事也是樂於成見的,無論是軍方還是勳貴集團這麼多年早就被文官集團壓制的苦不堪言,現在皇帝有意扶持,甚至在內閣專門為軍方和勳貴設定了閣老的職務,對於他們來說豈非好事?

面對這樣的利益,讓他們自己出頭恐怕有些難度,可讓他們跟在後面搖旗吶喊分散火力卻完全能夠做到。隨著軍方的高階將領和勳貴集團的老牌勳貴一個個站出來支援此事,朱慎錐這邊的壓力頓時銳減。

最後一步,自然就是分化文官集團內部了。在宣佈此事之前,朱慎錐就分別和溫體仁、錢謙益、楊嗣昌、陳奇瑜等人私下進行了溝通,告知了自己將在內閣設定軍方代表的意圖。

這些大佬們雖然對此結果極為震驚,同時也下意識有反對的想法。可相比普通的文官,他們的位置更高,所看問題的角度更深,自然也明白朱慎錐這麼幹的真正用意。

出於各自的原因,再加上皇帝和他們談話過程中還給與了部分許諾,比如溫體仁想的就是繼續在內閣首輔位置上多幹幾年,而錢謙益、楊嗣昌和陳奇瑜等人想的是入閣。

朱慎錐許諾溫體仁,只要他作為首輔支援這件事,就能繼續把這個首輔當下去,至少再當了三五年絕對沒有問題。面對這樣的誘惑,溫體仁怎麼能不動心呢?別忘了溫體仁最大的執念就是當內閣首輔,他不貪不結黨,不就是為了能在首輔位置上多呆幾年麼?呆的越久越好,如能死在這個職位上,溫體仁這輩子也就滿足了。

而其他幾人也是一樣,錢謙益和楊嗣昌早就想入閣了,陳奇瑜也有同樣的想法。朱慎錐私下承諾只要他們全力支援,就能保證他們在內閣的一席之地,短則一年,長則兩年,必然讓他們入閣,面對這樣的誘惑誰能忍得住呢?

最新小說: 奸臣滾開,朕要當千古明君 桃花三渡 大周極品暴君 三俠五義,開局反派小王爺 穿成農家老太太,錦鯉孫女開掛旺全家 宋雄 北宋大法官 大漢:老子千古一帝 大週一品敗家子 曲線救趙 紈絝世子爺 長樂公主對我攤牌了 奸臣逼我把他寫得又辣又帥 哭包萌妃甜又軟 寒門貴子:開局就送美嬌妻 大宋:江山戰圖 遠古大巫一心想種田 一品首輔 重生之病嬌夫君掌心寵 山川行踏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