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一聽臉色發白。
王爺的意思莫不是說……魯王已經被幽閉了,只要他能安享寂寞,便少了外面的爭鬥,活的也久?王爺是擔心打不過齊王?
她勸道:“王爺放心,京畿十六衛不是鬧著玩的,況且大長公主已經從四處召集兵力了。”
“你還是不懂。”趙王嘆氣:“我們這些姓李的再怎麼鬥,恐怕都是為了昌壽做嫁衣,這麼說,你可懂了?”
“怎麼會……王爺是說?”盧氏張張口,又捂住嘴,怎麼可能?
“呵呵,也就你沒看明白。”趙王冷哼一聲:“我已經裝的這麼懦弱和恭敬了,竟然還不能取信於姑祖母,以為他現在信了耀兒?不,她只是覺得孩子年齡小,好控制罷了。”
盧氏面如白紙,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說起來,姑祖母也姓李,年少時得到過的讚譽最多,比先帝區區一個庶子可強上太多了,若不是因為生來是個女人,哪裡會有先帝什麼事兒?”
“王爺禁聲!”盧氏嚇壞了,也終於反應了過來。
趙王哈哈笑道:“怕什麼?難道在自己家裡還不能說句實話?李慎這個妖婦,她不信命,可她生來就是個女人,她怎麼能,她怎麼敢啊!啊,你說,你說!”
見丈夫已經幾近瘋癲,盧氏忽然道:“王爺,那我們逃吧?帶著佳兒,我們一家人逃出京城。”
“逃?逃到哪裡去?逃去你孃家麼?呵呵,你也不看看,如今群雄割據、義軍四起,弄不好西北和西南都要亂了。逃到哪裡都是個死。”
“不,王爺,我孃家雖然不領兵,但親族領兵的不少,若是我們……”
趙王一凜,臉上瘋狂之色盡收。
…………
永昌二十七年,三月三。
趙王在昌壽大長公主的賞春宴上發動政變,最後以失敗收場。
趙王妃盧氏、其子其女並盧氏黨羽共計一十六口喪命於花萼樓前,主謀趙王自刎於妻兒身前,其他黨羽包括裴氏一族、汪氏、錢氏、奚氏盡數伏誅。
四月,皇帝李緯久臥病榻,終於駕鶴西去,昌壽扶趙王之子李耀登基為帝,並以攝政國大長公主身份垂簾聽政。
史稱“廿七之變”。
聽說那一年,花萼樓前的草木長得格外茂盛,皆因血染玉階,屍骨累累,不計其數。
…………
四月末,經過數年爭鬥割據的無數支義軍有十九路漸漸成了氣候,且相繼自立為王,有稱之“十九路反王”。
十九路反王以“清君側”之名,紛紛向昌壽發出討伐。往常,這等亂臣賊子聯合、割據不一而足,但此刻因為昌壽紛紛握手言和,共商除奸大計,並於五月初向著京城進發。
同樣是四月,西狄殘部聯合漠北西支踏破野都,與黑水靺鞨再度集結,向著涼州進發,大寧西北門戶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大寧的亂局,徹底爆發。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