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排查死者的人際關係,大機率能夠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案發現場,陸川已經標記完足跡。
現在進入現場正在進行其他現勘專案。
“陸川,這周圍很乾淨沒有發現血跡。”
楊森第一時間發現了異常。
被害人被釘在了十字架上,手腳用鋼釘鑲嵌,脖子被鋼絲勒住固定。
身體前半部份的面板被剝開,對稱展開形成類似蝴蝶翅膀的形狀。
按理說,這樣的現場,應該有很多血跡出現在周圍。
但是,屍體的血跡似乎流光了。
地面上竟然什麼都沒有,光潔如新。
這是不正常的。
陸川帶上白手套,開始檢查屍體。
“看這裡。”
死者左胸心臟位置,在血肉模糊的肌肉下,是一道猙獰的刀傷。
“心臟中刀,是致死原因。”
“另外……”陸川檢查了釘在手腕、腳踝和脖子上的傷口。
“死者手腕腳踝上的傷口沒有面板性的生理反應,屬於死後傷。”
“脖子上的鋼絲勒痕,同樣沒有淤青,也是死後傷。”
陸川掰開死者眼睛,角膜渾濁,呈現乳白色。
“晶體透明,死亡時間不超過36小時。”
“屍體屍僵正在巔峰狀態,死亡時間超過24小時……”
陸川在做現場勘察的時候,判斷死者的死亡時間從來都不僅僅從一個維度去判斷。
死亡時間的判斷,綜合考慮屍溫、屍僵程度,眼睛晶體渾濁度變化,屍斑顏色深淺等等。
絕大多數的現勘刑警,對24小時內死亡的屍體,其死亡時間判斷可以精確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間隔內。
陸川可以把這個時間放大到7天。
只要七天內死亡,陸川就能夠精準的判斷出死亡的精確時間,間隔同樣在半小時。
至於更長的死亡時間,陸川判斷死亡時間的準確間隔會變大。
比如透過屍體腐敗後的蛆蟲生長代際情況,能判斷三四個月內屍體的大概死亡時間。
“胸前的面板切割,同樣沒有應激反應,全都是死後傷。”
“這裡……大機率不是第一案發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