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做出了,明德路教堂並非是第一作案現場的判斷。
偵破殺人行兇的案件第一現場的判斷特別重要。
行兇者在案發現場殺人,會留下殺人過程的細節痕跡。
比如血液噴射痕跡。
透過血跡痕跡的鑑定分析,可以對現場的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
包括不限於兇手人數、身高,過程中是否發生打鬥等資訊。
明德路教堂這邊,更像是對方拋屍的現場。
但是一般來講兇手殺害被害人之後拋屍,最終的目的其實是隱藏兇手的身份。
隨機作案,一般不會有拋屍行為。
只有熟人作案,或者兇手就在作案現場附近生活,才會有拋屍行為。
無論是土埋還是水浸,目的無外乎隱藏死者,從而撇清警方對自己的懷疑。
這起案子不一樣。
兇手行兇後,竟然大張旗鼓的把屍體掛在了明德路教堂內的十字架上。
兇手這麼做,一定有背後的原因。
在對方看來殺人和把被害者的屍體掛在十字架上,造成現在的這種形狀,似乎有著比殺人本身不相上下的原因。
初步進行勘察之後,陸川等人進入了細緻的掃描階段。
明德路教堂雖然不大,但是相對於案發現場來講已經是很大了。
地面上的足跡已經標記完成,楊林那邊正在拓印拍照。
楊森這邊的工作任務更重,他在掃描所有可能出現的指紋。
教堂內有三排長椅,前來祈禱的人會坐在長椅上聽李平章講經。
而保潔員一般情況下不會對長椅進行清理保潔。
所以現在三排長椅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指紋。
楊森要把這些指紋一一採集回去,然後進行比對分析。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兇手進入教堂之後就不碰這些長椅。
甚至兇手是不是就是明德路教堂內聽經的這些人當中的一個也說不定。
王長江和沈妍也到了現場,跟著陸川一起,現在三個人正在把屍體從十字架上搬卸下來。
“這些傷痕……全是死後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