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S900上市之後。
拋開那些買它就是愛國的言論跟營銷,想要別人花一百多萬買臺國產新能源。
惟有在安全,駕駛,技術方面包括品牌力等板塊真正做到客戶喜歡才行。
很簡單的一句話,國內可以用特別營銷打贏BBA,去了國外那就是扯淡了。
想要立足,讓客戶在百萬車裡面選擇他們的龍騰S900,唯有真正做到讓使用者滿意才行。
這也是陳平生拒絕營銷部啟動搞愛國營銷的主要原因,因為這種營銷非常容易將企業帶歪。
甚至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
從戰狼2開始,很多企業就試圖打上愛國營銷的標籤。
動不動就跟愛國扯上關係,這屬實是把雙刃劍。
最簡單的一個解釋就是,買臺進口車從關稅到進口消費稅肯定要比買臺國產新能源高。
從金錢的角度來理解,這兩者的區別其實並不大。
要是從另一方面來理解,桑塔納最早引進國內的時候,海外廠家給出的定價標準大概是八九萬一臺。
最後賣到了二十多萬。
這其中的差價主要就是用來保護國內剛剛起步的汽車工業,包括自主生產的汽車品牌。
按九十年代桑塔納的那個質量標準,它要是賣八萬。
國內所有汽車廠不會有任何的生存空間,消費者閉著眼睛都會選桑塔納。
這種正策上的價格保護,起碼延續了長達二十年左右的時間。
不止汽車這塊有保護,電器包括其它的電子產品都是有保護的。
這也是上面為了給國內剛起步的電子工業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所用到的特殊辦法。
而到了今天,這種保護同樣用到了新能源汽車上面。
取消購置費,提供各種各樣的補貼就是明顯的保護。
走到這一步,他們這麼多年打造出來的王牌產品,要是還得搭上愛國才能賣得掉。
那就只能證明…嚴重失敗。
龍騰S900釋出會的第一天,訂購量無疑是非常喜人的。
短短兩個小時不到,初訂就達到兩萬臺。
這種訂購同樣屬於企業營銷宣傳的一部分,就是給人營造一種大賣的效果。
實際情況就是交一萬定金,後期還能退。
他要是想,別說一個小時搞兩萬訂單了,百萬訂單都是輕輕鬆鬆。
訂單跟銷售量完全就是兩碼事。
電子產品但凡過於注重營銷,都會營造出一種欺騙的感覺。
毫無疑問,國內很多新能源汽車都在幹這種事。
各種測試也是毫無下限,甚至將普通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陳平生雖然也希望龍騰S900賣好,但他更希望的還是純粹靠口碑跟客戶的喜歡。
只有這樣,他們才有走出國門將騰飛汽車賣到全球的那一天。
正跟去國外開廠再也不能依靠低人工費,來降低產品成本打造價格優勢一樣。
但凡試圖這麼幹的,都要面臨工會的舉報。
一旦查實,輕鬆罰到懷疑人生。
只要去了海外,他們就不能有任何誇張式的虛假宣傳。
廣告法可不是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