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都不能算試探了,這是最純粹的找死。換作其他任何君王,韓信都必死無疑。】
秦人不知道“弱智”是什麼意思,但知道幼稚是指“年紀小”。
所以這句話是在罵兵仙在政治上跟小孩子一樣。
“見知不舉者與同罪,韓信此舉確實……難以理解。”
在天幕的薰陶下,不少秦人說話都染上些後世人的習慣。
造反,那是死罪。
知情不報,那也是死罪!
………
嬴政這次沒有被韓信激怒,畢竟跟“稚童”計較毫無意義。
他不滿的是秦二的縱容:“你不追究反叛之罪,就會有更多的人去效仿他。”
嬴雲曼沉默。
她不殺韓信,肯定是因為不殺的好處多過弊端。
但她不能說出來。
這裡不止她和祖龍,萬一這話傳出去,以後她還怎麼騙取韓信的忠心?
嬴政語氣加重:“豈可溺於私情而失其明斷?”
“唯。”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嬴雲曼只能先應下。
雖然她很想喊冤:她都沒見過韓信,怎麼可能溺於私情?
祖龍明顯被天幕帶偏了!
………
項梁趕緊教育項羽,如果有人邀他造反,絕不能像韓信那樣隱瞞不報。
項羽自認當然不會做這種蠢事,甚至出言嘲笑韓信:
“優柔寡斷,小人作態。”
他以為韓信是想要造反但不敢造反。
若是嬴雲曼聽到他對韓信的評價,一定會露出地鐵老人看手機的表情。
作為鴻門宴的發起人,你項羽怎麼有資格說別人優柔寡斷?
………
以旁觀者的角度,韓信看得出不反不告的行為極其不智。
但歸於己身,以不告的結果反推:
勸他造反的人之中有他的好友,或有人於他有恩,他都有可能知情不報。
“幼稚。”
韓信有心反駁,卻又不知道如何反駁。
【而秦二預判了他的迷惑操作,早就派青玉案盯著,看是哪些人會聯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