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學者把\'蔑視\'排除在外,認為人有6種基本的表情,總之說法不一。
近來,又有研究人員在這六至七種基本表情的基礎上,將其兩兩重合起來觀察,最後又得出了15種複合表情。
例如將\'驚訝\'和\'高興\'融合起來,就會變成一個複合的表情\'驚喜\'。”
袁怡繼續給大家解釋著。
“不過,這些定義對我而言只是一個粗略的框架,我很少需要用到它們,因為當我在判斷一個人的神情和思想的時候,他的表情遠比定義中的基礎表情複雜得多。
就算是複合表情,也僅僅歸納出了15種。
而人類的面部可不僅僅只會表現這些基礎表情。
在實際的觀察中,一個意外的訊息,一點飄忽的思緒,都有可能讓原本簡單的臉孔變得複雜起來。
人的情緒在一段時間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有的這些綜合的因素的加起來,導致我在脫離了教科書以後,需要面對的往往是一個由幾種情緒糅合在一起的,活生生的個體。
當然了,在最初開始訓練的時候,還是要從基本的,簡單的開始。
大家回去以後,可以嘗試從身邊親近的人開始觀察,觀察他某一個時刻的表情,背後所代表的情緒。
你們可以自己記錄,也可以把自己的分析說給對方聽。
讓對方先表述一下剛才他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和自己的分析作一個比較。
說不定,你能說出他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潛在的情緒,那樣,就算入門了。”
佈置了這項練習以後,袁怡又分享了一些基礎的知識。
臺下的學員們則乖乖地做著筆記,再沒有人發出質疑和調侃的聲音。
陸然自從和本子聊完了記憶訓練的技巧以後,他開始下意識地鍛鍊自己的鍛鍊能力,而不完全地依賴本子的技能。
一個東西要麼在最初的時候,深刻的印在了腦海裡,要麼,就需要提供一些幫助自己重新回想起來的線索,就像是在黑夜中行走的路人,若是街邊能亮起一盞指路的明燈,那麼,他就能找到方向。
陸然開始注意在做筆記的時候,只是記錄一些幫助他回想識記的關鍵點,而不會大段大段地記錄,腦子裡卻沒有轉動和理解。
一堂課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雖然袁怡仍舊沒有透露具體的考題,不過照這個形式看來,增加考試難度,變換考試形式,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後面的幾天,陸然就故意拉著茜茜,做著這個微表情觀察的練習。
有事沒事就盯著茜茜看,連和茜茜見面打招呼說的第一句話都變成了:“我想你了,你看出來了嗎?”
弄得茜茜總是一不小心,就羞紅了臉。
就這樣安然地度過了一週。
又到了和梁先生約定見面的日子。
今天見面倒是十分地順利,梁先生按時赴約了,穿著較上次更為休閒了一些,不再像是一個在上班的商務人士,不過仍舊保持著整潔講究的穿衣風格。